這是一所軍校,一所在全中國獨一無二的軍校,在后世它與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西點軍校和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被譽為世界四大軍事名校之一。
在北伐戰(zhàn)爭期間,以這所的學生為中堅的北伐軍席卷東南各省,連克武漢、南昌、南京和sh而同樣以該校學生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更是贏得了鐵軍之稱。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該校大部分學生成為了正統(tǒng)的****,一少部分“淪落”為“****”,前者進行了二萬五千里的追擊,后者則進行了二萬五千里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
中原大戰(zhàn)時,又是這所軍校曾經(jīng)同窗學習的同學曾經(jīng)同榻而眠的室友同室操戈,一邊彼此呼喚著對方的小名綽號一邊互相射擊廝殺。
到了36年,這所學校已經(jīng)搬進了南京城,依舊有幾批逾千名學員在這里秉承著親愛精誠的校訓學習訓練以圖抵御外侮。
自打這所軍校成立以來,他便與中國的歷史緊緊地鎖系在了一起,出身該校的在***一方,****兵團以上高級將領(lǐng)100余人,近40人被授予上將軍銜,50余人被授予中將軍銜,擔任過集團軍司令以上職務,還出了三任國防部長。
而在共產(chǎn)黨一方,出身于這所軍校的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正軍職以上近40人,共和國十大元帥有一半曾在該校求職或任教,10位大將中的3位,57名中將中的8位亦都出身該校。
這所學校就是鼎鼎大名的黃埔軍校,搬遷到南京的全稱則是叫中央陸軍軍官總校。
此時這所軍校正沐浴在上午的陽光之下。
兩個磚砌的崗亭之前,兩個全副武裝的衛(wèi)兵正目不斜視地據(jù)槍而立,那股肅殺之氣告訴所有路過這里的人們,軍事重地,閑人勿進。
水泥門的上方幾個大字,陸軍軍官總校,字體遒勁嚴整,每個筆劃就仿佛也如同各是那軍姿嚴整的士兵在列隊一般。
進了院門迎面是一所三層高的西式洋樓,與它連為一體的是并列排開的兩層樓房。
穿過樓房后豁然開朗,竟是一個能容萬人的大操場。
雖然今天是星期六,但操場上依舊是一副人歡馬叫的訓練場面,一隊隊士兵或據(jù)槍或徒手正做著隊列練習,再遠處有幾十匹軍馬在小跑著,馬背上的士兵背著馬槍,手中揮舞的馬刀在陽光下閃爍著森然的寒光。
不時有陣陣的喊話號聲在操場上回響,那周圍的樓房也不能將它們完全阻隔,仿佛直上天際。
在一處掛著軍械陳列館牌匾的建筑里,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被整齊地擺放在大廳的兩側(cè)。
毛瑟手槍、中正式步槍、機關(guān)槍、重機槍、山炮都被擦得锃明瓦亮。
在陳列館的一間偏室里,一個年輕的士兵正擺弄著手中的中正式步槍。裝彈,拉栓,瞄準。
他的動作已非用干脆利落所能形容,而是給人一種行云流水般的感覺,就仿佛那槍已經(jīng)融入了他的身體,成為他身體自然沿伸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