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料記載,皇太極第一次繞道蒙古草原進入關內(nèi),先是埋伏了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然后又輕取遵化和三屯營,把遵化防線撕了個稀爛之后才施施然往京城而去。那都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疑神疑鬼,不聽袁崇煥警告所致。
現(xiàn)在是崇正皇帝朱慈炅當朝,早就知道皇太極要偷襲關內(nèi)了,自然不會上他的惡當。首先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就沒有上鉤,穩(wěn)穩(wěn)的守在永平、遷安、灤州一線,壓根動都沒動一下。然后孫承宗又在遵化狠狠陰了皇太極一把,反而讓他損失了將近兩千人馬。
到底還去不去奇襲三屯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喜歡陰人的主也害怕被別人陰啊,孫承宗都跑到遵化來了,袁崇煥可能就在三屯營,自己再跑過去,豈不是找虐!
皇太極被孫承宗這么一嚇,已經(jīng)開始疑神疑鬼了,他以為遼東的主力全調(diào)到遵化、三屯營一線來了,自然是不會再去三屯營了,而是直接率領十萬鐵騎向大明的京城撲去。我去殺你們的小皇帝去,誰敢不去京城勤王?
這回他還真的完全失算了,誰都沒有去勤王,京城里有秦良玉率領六萬三軍營和神機營的精銳在那里守著呢,他皇太極這點人馬想攻破京城,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十一月二十日,當皇太極來到大明京城時,失望的發(fā)現(xiàn),城外一個人影都沒有,不要說遼東的關寧鐵騎了,就連各地勤王的軍隊都沒看見,城墻上戒備森嚴,城墻下空空如也!
皇太極這個郁悶啊,他真不想正面攻城,遵化那是有內(nèi)應,他想偷城呢,這大明京城里可沒他的內(nèi)應,城墻也比遵化高了一倍不止,還有護城河,紅衣大炮和佛郎機炮肯定少不了,大明的京城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了,除了從內(nèi)部攻破,不然誰來了都沒用。
............
十月初一到十一月二十日,這又是五十天過去了,王恭廠又造出將近十萬顆手雷,加上原來剩下的兩萬多顆,三軍營和神機營現(xiàn)在整整裝備了十二萬顆手雷!六萬人馬,平均一人兩顆!連地雷的數(shù)量都達到了恐怖的五萬顆!
這是什么概念?先不說了,皇太極如果敢攻城,就知道厲害了。
皇太極敢攻城嗎?他當然敢,攻城并不代表一定要攻下來,佯攻也是攻嗎,他的計劃是要將大明所有勤王的軍隊全部引到京城來,然后好去輕取薊州鎮(zhèn),現(xiàn)在人毛都沒看見一根,那自然是要佯攻一下京城,嚇唬嚇唬小皇帝朱慈炅的。
那朱慈炅怕不怕呢?他個人表示,怕個毛線啊,將近十米高的城墻,還有十多萬顆地雷手雷,皇太極就是率百萬大軍都不一定攻的下來,才區(qū)區(qū)十萬人馬,想攻下固若金湯的京城,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話!
這會兒朱慈炅正高坐在廣渠門的城門樓上,拿著望遠鏡準備看好戲呢。為什么是廣渠門呢?這廣渠門不是正南,也不是正北,不是正西更不是正東,而是京城東南角上的一個偏門,朱慈炅為什么會跑到這里來看戲呢?
當然不是朱慈炅料事如神,而是因為史料記載,皇太極第一次偷襲京城,京城保衛(wèi)戰(zhàn)就是在廣渠門外爆發(fā)的。
歷史的軌跡是很難改變的,皇太極兜兜轉轉在京城外轉了一圈之后,果然選擇了廣渠門。
廣渠門外是皇太極的十萬大軍,城墻上是神機營的五千精銳和三軍營五千人馬,一萬對十萬,京城保衛(wèi)戰(zhàn)即將爆發(fā)。
皇太極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廣渠門外的地形,然后對身邊的代善下令道:“大哥,你率蒙古二騎去將廣渠門外的護城河填平?!?br/> 愛新覺羅·代善其實是后金開國之君努爾哈赤的次子,但因為長子褚英被廢,所以皇太極一般叫他大哥。這代善可不是塔拜,他作戰(zhàn)勇猛,武藝高強,是后金有名的“古英巴圖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