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子(三十八)劉邦青少年時期3
劉邦與盧綰到了讀書年齡,兩家便將他倆送到力村疃的馬公書院去讀書。
這馬公書院,顧名思義,該書院的老師姓馬,單名一個惟字。別看這馬老師只是一個私塾老師,其實他是一個很不簡單的人,學識淵博,滿腹經(jīng)綸,曾做過魏王子茂的老師,并非一般的宿儒。在秦國攻打大梁時,城破后,他隨大梁城的居民一路逃難,最后他見力村疃這里是個好地方,就落腳于此。
因為他與劉清同朝為臣,兩人也曾相識,雖然沒什么來往,但自從來到力村疃后,彼此便有了來往。他比劉清年輕,故在劉清面前以晚輩自稱,與劉仁浩則是稱兄道弟。照此說來,這位馬老師屬劉邦爺爺輩份了。因為與劉家有著這么一層關(guān)系,加之馬老師也聽說了劉邦那些神奇的傳說,因而他對劉邦是傾心地教導。劉邦能得這么一位老師的教誨,這為他后來成就帝業(yè)打下了堅實基礎。
馬老師在教學時,特意地去發(fā)現(xiàn)劉邦非凡之處。令馬老師驚訝不已的是,其實他完全用不著去特意發(fā)現(xiàn),因為劉邦的特立卓異自然而然地就能表現(xiàn)出來。像劉邦在讀書方面,他不會像大家去把書背到,然后才慢慢去理解書中的含義。他只是理解文章的精髓,然后將其與自身情況和現(xiàn)實社會結(jié)合起來,這樣使得其所學,完全能指導現(xiàn)實。至于書中那些與自身實際和現(xiàn)實社會沒什么關(guān)系的,他就不去理會。就像吃東西,大凡是他喜歡的,他就會跟你吃個精光,而且會品味這東西好在哪里。如果不是他喜歡的,他筷子動都不會動一下的。因而他在上課時,凡是講到他喜歡的方面,他會聚精會神地聽。聽后,他會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提出來,如果與馬老師的觀點相左,他便與馬老師進行激烈的爭論。常常是爭論到最后,馬老師不得不聽他的。因為這時候,整個書院的學生都站在了他一邊,盡管許多人都沒搞清楚這爭論的是什么內(nèi)容,可他們就是盲目地相信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