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領兵已到魏之薄山。有關此山山名已無可考。其實薄山一點兒也不薄,反而異常的雄偉和高大。此山走向為正東西向,褶皺緊密,山體碩大,谷地窄小綿長,為交通要道。王賁領兵進入山谷,他覺得這山谷很是奇險,最適合伏擊的了。別看王賁年輕,可他卻已飽讀兵書戰(zhàn)策,且能在實戰(zhàn)中加以運用,曾隨父王翦南片北戰(zhàn),可說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了。特別是虎牢關一戰(zhàn),以少敵眾,使他一戰(zhàn)成名,成為秦國最年輕的將軍。然而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這年輕猶如一把雙刃劍,他的血氣方剛年輕氣盛既可成為制勝的法寶,也可成為失敗的根源。王賁這次屬于后者。
他雖然感覺到這山谷適宜埋伏,如果魏國把山谷兩邊的路堵死,在山上堆積起滾木炮石,這山谷便成為一個口袋,自己這三萬精兵也就成了甕中之鱉,那時想逃出去,恐怕是插上翅膀也很困難的了。不過,王賁根據(jù)自己與魏國交戰(zhàn)的情況來看,發(fā)現(xiàn)這魏國士氣低落,對秦軍已是聞風喪膽,逃命都來不及,哪還會想到伏擊自己呢?魏軍的這些表現(xiàn),王賁與他父親的看法比較一致,那邱八提回來的人頭,就是魏國的丞相劉橋,這魏國沒有了主心骨,自然也就失去了抵抗力了。
當時,王賁的裨將陳多曾向王賁進言,說是這山谷險峻,恐有伏兵。并提醒王賁要想到當年魏國名將龐涓。
王賁知道陳多說得有理,自己何嘗又沒考慮過呢?只是如今的魏國就像一個行將就木之人,連命都難保的了,哪還有心思來搞什么伏擊?他便哈哈大笑道:“即便他魏國伏擊我,我也一樣打得他丟盔棄甲。”說罷,他將令旗一揮,指揮大軍沿山谷追擊。
當王賁之兵已完全進入山谷。就聽得山谷上空“砰”的一聲巨響,開放成一朵巨大的煙花。隨著這聲響,山谷兩邊的山頭上的人聲像漲潮時的聲音一樣,震耳欲聾。王賁心里喊了聲“苦也”,然后往兩邊山頭望去,發(fā)現(xiàn)左邊山頭旗幟上寫著個斗大的“韓”,右邊山頭旗幟上寫著個斗大的“趙”,他完全明白了,原來魏國已經(jīng)聯(lián)合韓趙一起來對付秦國。就在此時,兩邊山頭上的滾木炮石像雨一樣落下來,砸得秦兵抱頭鼠竄,哭爹喊娘。沒多久,地上就趴下了一層層秦兵。
在這時候,王賁的大將風度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只見他拔出寶劍,隨手砍下在身邊像無頭的蒼蠅一樣亂躥的幾個士兵,然后下令,若是想活命的,往剛才進來的地方?jīng)_。
王賁明白,現(xiàn)在在這山谷,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切都只得靠自己了。唯一的活路就是從剛才進來的地方出去,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也得從那出去。
這下子,秦國的士兵就像一群蜂子一樣往剛才的入口處沖去。
劉橋自然想到秦兵會困獸猶斗,死命沖關。他把弓箭手大部分都調(diào)集到這兒來,只要秦兵來沖,就用弓箭射。雖然秦兵像潮水一樣涌來,可很快就被箭射得像退潮一樣退回去。
王賁見秦兵越來越少,知道再這樣下去,全都會死在這山谷,這山谷將成為三萬秦兵的葬身之地。他跑到前面,把劍一揮,大喊一聲:“沖啊!”他便往前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