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大捷
宋安成感受到王祁的不屑,奇道:“侯爺看不上關中兵?”
王祁瞪他一眼:“熟歸熟,當心告你誹謗!你哪只耳朵聽見我看不上關中兵?整個大唐,第一等的兵卒,就是關中兵!”
這話還真不是恭維,作為老秦人的后裔,關中兵的戰(zhàn)斗力還是相當可觀的,在整個大唐來說都是首屈一指。
其他地區(qū),雖說江南和山東地區(qū)已經(jīng)建設軍府,可是數(shù)量還是少,維持地方治安已經(jīng)不容易,出國征戰(zhàn)的話,恐怕只能給大唐丟臉。
不談訓練,只談身體也是略有所差,江南溫暖濕潤,民皆短小,氣力不如北兵,不善弓馬,南兵北上作戰(zhàn)者,自古以來失敗者居多。
東吳孫權(quán)十萬兵北上合肥,卻被張遼七千兵馬擊潰。
晉室南遷之后北伐也不在少數(shù),敗多勝少。
若是防御倒還可行,但是若論進攻,除了陳慶之七千白馬軍和宋武帝劉裕之外,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戰(zhàn)績。
所以大唐對于南兵北上的事情一直都拿捏不準,主要戰(zhàn)力,還是關中兵。
山東因為隋末大戰(zhàn),生靈涂炭幾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人煙。
曾經(jīng)強橫一時的青州兵業(yè)已消沉,大唐時期,提到天下第一等強軍,那就是關中兵!
只不過以后世的眼光來看的話,關中兵馬確實事是差強人意。
這并不是說官中兵馬不行,而是王祁的眼光太高了而已。
王祁開口道:“所謂術數(shù)有專攻,只有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才能盡可能的做到最好,三心二意如何能成事?
當兵也是如此,今日拿著鋤頭種田,明天拎著刀子上戰(zhàn)場,能打得過一年到頭操練不綴的專業(yè)士兵?”
說到這里,其實就要說到府兵制了。
說起“府兵制”,算是穩(wěn)定天下的一個壯舉。
它能夠減少朝廷的軍費開支,忙時為農(nóng),閑暇時操練,可也正是因為“府兵制”,導致士兵的整體素質(zhì)其實并不高。
你指望一群昨天還拿著糞耙鋤頭在田間耕作的農(nóng)夫,今日上了戰(zhàn)場就能所向無敵縱橫四海?
軍隊的終極狀態(tài),自然還得是職業(yè)化。
大唐府兵之所以能夠在唐初笑傲天下縱橫大漠,主要的支撐是它的勛爵制度!
有了軍功,可以稱為軍官,可以免除賦稅,可以稱為人上人!
而這些,又是建立在唐初吏治清明的基礎上,君不見到了中唐,朝政吏治被那位風流天子“唐明皇”搞得烏煙瘴氣之后,再加上均田制遭到破壞,府兵制度便轟然崩塌。
府兵還有一大缺陷。
府兵取之于當?shù)?,用之于邊疆,?zhàn)時為兵,閑時為農(nóng),并不是完全脫離土地,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農(nóng)活兒需要府兵去做的。
一旦西域都護府成,在當?shù)卦O立軍府設立軍隊恐怕不太可行,都是外族人,和大唐不是一條心,要說移民過去也不能一下子就移個幾十萬過去,苦寒之地,就算是關中之民也不大愿意過去吧?
這樣一來戍守時間就要加長,即使府兵是輪換制度,也不免要對農(nóng)務產(chǎn)生影響,關中建設就要受損,糧食產(chǎn)量也要受影響,戍守邊疆起碼需要幾萬軍隊,這樣一來,將對多少耕地造成影響?
大唐全國之兵也不過六十萬,這樣一來,如何看顧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