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剛重生那會兒,楊林曾經有那么一段時間堅定地認為,但凡世界上的好事兒,他總要一并占盡。
可是,不管是yoyo,還是網咖,乃至后來鼎極,眾音,摩音,經歷了那么多事情,他便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只是一個人,盡管有著先知,他也依然只是一個人,市場猶如浩瀚的星空,一個人能在某一領域里嶄露頭角就已經不易,想要“獨占”?那不過是癡心妄想。
就好像他的眾音sns做的不錯,甚至在功能上都已經遠超qq,但想要真正干掉qq依然做不到。
這還僅僅是國內,就使用習慣來說,西方人依然更習慣于msn。
而游戲代理這個市場,楊林也深深地感受到,單純是《傳奇》《奇跡》就差不多已經讓眾音游戲部滿負荷了。
且這兩款游戲的生命周期也并不算長,現在市面上還有不少可以賺錢的游戲,如果都拿下來,勉強運營不是問題,問題是當那些游戲的生命周期到達尾聲的時候,他該怎么收場,眾多的服務器和客服人員都將成為不得不計算的成本。它需要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而不是僅僅在規(guī)模上無以復加地追求。
所以,當馬華騰對游戲方面表現出來的熱情后,楊林不介意給他一些自己吃不下的建議。
當然,是在小馬哥征求他意見的時候給出建議,而不是直接告訴他,你應該去代理什么游戲。
總得來說,對于網絡游戲,楊林還是將其定位在給眾音提供大量資金支持的現金牛,而不會將其作為主要產業(yè)。
并不是說楊林不認為它是“產業(yè)”,而是……目前的大環(huán)境。
跟國外不同,中國人在觀念上相對傳統(tǒng)。
很多家長甚至十幾年之后,依然會認為網絡游戲是毒瘤,會讓人玩物喪志。
極少有人會從根子上思考。
喪志的,永遠都只會是個人,實際上跟玩什么沒有關系。
說白了,網絡游戲跟早時候的踢毽子、滾鐵環(huán)、對紙牌、象棋、軍棋什么的差不多,只是在方式和形式上更多樣,視覺上更豐富,本質上……不都特么的是玩兒么?
孩子自制力差,面對更豐富的玩法,更強大視覺沖擊和更加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游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難以自制地沉溺其中,這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而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
這就好比你不讓老太太去跳舞,不讓老頭路燈底下打撲克一樣。
經歷過這一切的楊林,意識到很多事情要做在前面。
所以,當眾音的游戲板塊基本成型,只待《魔獸世界》降臨的時候,他責令眾音門戶的游戲板塊刊發(fā)一篇文章。
并以此號召網游展開一場討論。
議題并不復雜,卻也不簡單。
那就是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游戲。
“楊總,現在咱們的游戲就是很多青少年在玩,您要是把這種觀點發(fā)在游戲板塊上,會不會……影響不太好啊?!庇螒虬鍓K的主編陶清明面對楊林的這個要求有些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