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默然,正教的長老們都是處事甚深的老人了,多年來也不是沒有人想改變教會的這一狀態(tài),腐化與墮落永遠是每一個國家與組織不可避免的主題。
最近的例子就是羅馬教會的格利高里七世(gregoryvii),他就領導了一次意義深遠的宗教改革。
這位教皇明確了禁止教士婚姻和買賣圣職的法令,并且十分熱心地將這些法令予以嚴格落實——此舉為他搏得了“圣潔的撒旦”(holysatan)的謔稱。
與前人秉持的基督徒應當慎思篤行、消隱避世、禁歡絕欲之思想不同。
格利高里七世堅持基督徒應奮發(fā)有為,積極入世,并肩扛“整頓世界秩序”(creating“rightorderintheworld“)的遠大抱負。
基于這種觀念,格利高里要求下屬絕對順從并保全貞潔——導致一些反對派抱怨道:格利高里七世簡直是在用天使的標準來要求牧師。
與前任教皇們滿足于圣界與世俗的二元秩序不同,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志在成為兩個世界的共同主宰,這為他改革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卡諾莎之恥引發(fā)了教會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全面對抗,最終的結果是格利高里七世從羅馬倉皇出逃客死他鄉(xiāng),這是一個偉大而又孤獨的改革者。
在這些正教長老們的眼中新皇帝的做法與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并無區(qū)別。
只不過一個是教會的最高領導人發(fā)起的,一個是帝國的至尊發(fā)起的,難保兩人不會是一樣的結局。
米海爾,杜卡等人都對皇帝的想法嗤之以鼻,但是他們經歷的歲月畢竟很長了,幾任皇帝的更換也沒有引起他們地位的變化。
在他們眼里執(zhí)意要乘這次教會大丑聞發(fā)動新改革的阿萊克修斯皇帝就是下個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七世。
十萬修道士是正教的基石,任何妄圖觸碰這一禁忌的人都會粉身碎骨。
等教會渡過這段艱難的時期,那些被掃地出門的修道士一定會引發(fā)新一輪騷亂,到時候看這位皇帝怎么收場,想到這里米海爾等人稍稍安心。
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在教堂里響起:
“教會的內部確實出現了很大問題,不可否認一些神職人員收受賄賂公開買賣圣職,而修道院里面本應是純潔貞女的修女們也有一部分背離了上帝的信仰。
皇帝陛下的提議很好,我個人表示支持皇帝陛下的這個建議,神學院的設立可以幫助教會有力的篩選出真信者,那些偽信徒和異端將在一次次的檢驗中被淘汰。
我雖然老了,但是還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教會的新變化!”
伊西多爾的話震動了與會的一眾長老,他是正教里面元老級的人物了,他的表態(tài)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部份人的心聲,而且伊西多爾的表態(tài)會帶動他的門徒一起支持皇帝。
米海爾和杜卡看向老主教的眼睛神色異樣,但是伊西多爾只是看著阿萊克修斯的眼睛,良久之后皇帝沖著這個老人露出微笑。
“陛下,我想知道神學院設立的話,將是由帝國皇室來管理還是由教會來管理?”
杜卡看到事情已經不能挽回,直接點出問題的關鍵來,如果能獲得神學院的管理權,那么招誰當牧師,招多少還不是教會說了算,這件事上面一定要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