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這么驚訝嗎?”
“可、可是,剛才良同學不是一直在和我說話嗎?既沒有到處尋找證據,也沒有詢問過別人,為什么……”
班長困惑地注視著他。
“……不需要做那種事情啦?!?br/> 小說家敲了敲鐵門。
“需要的只是簡單的演繹推理。實際上,剛才開門的時候,就已經確認過了?!?br/> “……犯人到底是誰?”
“目前還不一定是犯人,說不定他還什么都沒來得及做喔?!?br/> 糾正了班長的稱呼后,他繼續(xù)說道。
“總之,向我們發(fā)來犯罪預告的人,應該是三木友。”
“三木同學……就是那個失蹤的人嗎?”
“嗯。雖說是由比良高中的學生,實際上班長并不認識他吧?”
伊東點了點頭。
“以前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不過,良同學和荻原同學不是認識嗎?”
“那不過是‘誤認為’……我是在學校里看到他和荻原同學告白的場景,再加上他身上的制服,才會認為他是同校的學生?!?br/> 也就是說,自己被擺了一道。出于思維的慣性,小說家在三木友失蹤前,都沒有對他的身份產生懷疑。
“……他不是由比良高中的學生?”
班長的瞳孔微微睜大。
“可是,三木友不是被丹羽同學邀請過來參加宴會的嗎?”
“……就在剛才,班長你在詢問大家三木友的去向的時候,稍微觀察了一會兒。我想他們否認的不是見過三木友,而是根本沒有一個人聽說過這個名字。”
他輕輕地嘆了口氣。
“簡單來說,他是混入這場聚會中的blacksheep。就算是對班長來說,今天來的人中,也會有并不熟悉、甚至可能是初次見面的人吧?所以,只要說話和演出的方式足夠自然,就不會被注意到,在之后自然地成為聚會的一員?!?br/> 其中的原理是,任何人都會擅自地將在場的陌生人,認為是‘別人’認識的人,礙于禮貌不會過分追究。
事實上,這也是有時候為了完成佐千代的委托,小說家慣用的做法。所以他再熟悉不過了。
“三木友是生日宴會的不速之客……是這樣嗎?”
“嗯。不過那樣的話,會有一個問題?!?br/> 小說家豎起一根手指。
“那就是身為舉辦人和人際關系中心的丹羽同學,應該能認出他來才對。就像班長你剛才所說,正因為在場的所有人都是被他邀請過來的,所以才沒有人懷疑混入其中的三木友,不是嗎?”
“沒有被邀請,甚至很有可能不是私立由比良高中的學生,卻又能自然地出現(xiàn)在這里,而不讓丹羽同學覺得奇怪的人……班長覺得會是誰呢?”
“那是……”
“之前丹羽同學也提到過了吧?這里雖然不常使用,但一直有人清理和打掃——我想,三木友應該就是丹羽家雇傭來的,這座洋館的管理人吧。所以丹羽同學才會認識他,并且認為他出現(xiàn)在這里的狀況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對于管理人來說,在洋館的門窗和ktv、放映廳的裝置上做手腳,是再方便不過的事情。
“也只可能是始終持有鑰匙的人,才會有意識地選擇正常地從外面鎖上門。因為一般來說,選擇破壞門鎖、或者利用障礙物,才是更加方便和穩(wěn)妥的方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