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好了單打獨斗的“游戲規(guī)則”,不管是歸元宗還是青湖島的將士們,都是松了一口氣。
至少自己不用再去戰(zhàn)場上廝殺搏命。
惜命,是人的本性。
試問誰不怕死?
軍陣前。
滕青山和王希堯相隔數(shù)百米。
李朝和鐵五等人,則是回到了各自的陣營當中。
滕青山握著長槍,說道:“我這輪回槍,殺過不少敵人。王島主,今天我就用槍術(shù)來會一會你的劍術(shù)?!?br/> 滕青山舍棄禹皇戰(zhàn)斧不用,而是用起了輪回槍。既然身份都暴露了,滕青山當然要做回自己。
練槍,滕青山才是專業(yè)。
有了輪回槍在手,滕青山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自身的實力。
王希堯抽出佩劍,說道:“我這把劍,沒有名字。劍就是劍,有沒有名字,不重要?!?br/> 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的兵刃起個好聽的名字,覺得很拽,很拉風,很有面子。
王希堯一點都不在乎劍的名字。
要是自身實力不夠硬,兵器的名頭再響亮,都沒有任何意義。
修行的主體,永遠是人,而不是兵器。過度地重視兵刃,就有了點舍本逐末的味道。
是走入了歧路。
王希堯抱拳道:“滕青山,請了?!?br/> 滕青山冷哼一聲:“那我就不客氣了?!?br/> 先下手為強!
滕青山搶先攻擊。
滕青山的槍術(shù),身法,都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特別是身法,論速度和流暢性,一點不弱于王希堯。
輪回槍如蛟龍一般,直取王希堯咽喉。
為了保住歸元宗,滕青山出手沒有手下留情,哪怕王希堯曾經(jīng)指點過自己修心,該出全力的時候,滕青山絲毫不會有所保留。
王希堯決定試一試滕青山的力量!
長劍一個簡單地直刺。
劍尖和槍尖點在了一起,沒有起絲毫波瀾,更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響。
每個人都覺得是那么寂靜。
下一刻。
嘭!
巨大的能量和聲響終于爆發(fā)出來。
氣勁如水波一樣蕩漾開,地面被刮了三尺,留下一個方圓二十丈的巨坑。
王希堯和滕青山同時后退,卸掉對方的力量。
力量上,二人旗鼓相當。
王希堯心中暗道:“滕青山的力量比起之前,至少增強了兩成?!?br/> 不要小瞧了兩成力量。
多了這兩成力量,滕青山就可以和王希堯硬拼而不落下風了。
上一次,王希堯還可以一劍逼退滕青山。
今天,就沒有這種可能。
王希堯深吸一口氣,氣血運轉(zhuǎn),體外出現(xiàn)了淡淡的紅光。
王希堯周身三尺內(nèi)的空氣,好像變得扭曲了起來。
李朝站在城墻上,心中驚訝:“總算感知到了王希堯的氣息。他領(lǐng)悟的是什么道?怎么沒有天地之力?他……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力量!”
氣血的力量,當然是屬于自身。
只不過,王希堯的氣血能量,太強大了。
在李朝的感知中,王希堯就像是個巨大的熔爐,只靠自身的氣息,就可以焚毀一切。比起滕青山領(lǐng)悟的五行火之道,還要霸道。
李朝仔細觀察王希堯和滕青山。
滕青山的力量運用,還在李朝的理解范疇。哪怕滕青山練的是內(nèi)家拳,可是到了虛境,滕青山和李朝走的路子,其實沒什么區(qū)別,都是對天地之力的運用。
可王希堯不是!
王希堯的力量,還有生命層次,都是虛境級,可是嚴格來說,王希堯并不是真正的虛境。
因為王希堯沒有使用所謂的“天地之力”,他用的是自身的力量。
李朝暗道:“王希堯開辟了一條新的修行之道。導引術(shù),練到了高深的境界,就是王希堯現(xiàn)在這個樣子嗎?”
王希堯的導引術(shù),李朝當然研究過。但李朝知道,就算柳夏沖進青湖島逼迫王希堯,王希堯肯定對導引術(shù)有所保留。
柳夏又不懂導引術(shù)。
王希堯想要糊弄柳夏,還不簡單嗎?專業(yè)的人士,糊弄非專業(yè)的人,總是比較容易。
王希堯?qū)ψ陨淼牧α靠刂?,堪比洞虛強者,可是他的劍術(shù),李朝覺得就有些粗糙不堪。
玩劍,李朝是真正的專業(yè)。
畢竟李朝是繼承了當年劍宗的核心傳承。他修的《圓妙劍典》是劍宗的最高秘術(shù)。更何況,李朝還有裴三這位師父教導。
王希堯的劍招,過于簡單,破綻有些多,也有些大。
大道至簡?
王希堯目前還沒有資格問鼎真正大道至簡的境界。只有領(lǐng)悟了真正的大道本源,才有資格說大道至簡。
李朝暗道:“我要是和王希堯單打獨斗,五十招之內(nèi),我就能贏了他。王希堯的劍術(shù),依然是人劍合一的境界,看來,他并沒有得到真正劍道名家的傳承?!?br/> 王希堯師承王越,又跟著鐵五學了劍。
王越和鐵五雖然都被稱之為“劍圣”,但是劍術(shù)都是他們自己摸索出來的。
王希堯的劍術(shù),絕大部分也是靠自己摸索。
自學,摸索。學到了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可以化作本能,想要忘記都難。
是優(yōu)勢。
但自學和摸索,也有劣勢。
李朝繼承了當年劍宗的核心傳承,有師父裴三的指點,更有《圓妙劍典》可以修煉。既有著高明的老師,又有著專業(yè)的教科書,修行起來,肯定會順暢得多,要少走很多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