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十一年,顧清韻帶人搶了五蓮城的糧倉后,招募眾匪,隱于澤山。
原臨水城守將段錚進京告御狀,將青州城大小官吏拉下馬,青州大營的主將空缺。
四皇子夏竣意外身死,謝皇后對鄭貴妃恨得咬牙切齒,對于其他幾個活著的皇子也沒什么好感。其余幾個皇子倒是想扶持自己人出任守將,可惜幾方角逐一時難分勝負(fù)。
青州大營位置特殊,鎮(zhèn)守青州,往北若有外敵可馳援北地邊關(guān),往西若有反賊攻打京城可快速出兵支援京畿之地。
幾位皇子都想要,憲宗卻也不愿將自己的外層屏障被人拿捏,自然希望有忠于自己的武將擔(dān)任。這武將,還得熟悉青州,能夠服眾。
這么一選下來,段錚和原本的五蓮城守將趙鈞機會最大。兩人都檢舉常遠(yuǎn)等青州官吏貪墨,保護糧倉,沒有同流合污。就在憲宗搖擺的時候,顧清韻讓人給段錚送了一份趙鈞與糧倉案有關(guān)的證詞,又將這份證詞以及趙鈞可能是謝家門下的消息,送到了右丞相鄭禹的府中。
對鄭家來說,無論誰的人上任,都好過謝家有關(guān)的人上任。要知道謝皇后可是將鄭貴妃視為殺子仇人,鄭禹派人一查,趙鈞與常遠(yuǎn)勾結(jié)雖無實證,卻有跡可循。在鄭家全力打壓下,趙鈞不僅沒當(dāng)成青州大營主將,反而被拉下馬了。
憲宗扒拉來扒拉去,只剩下段錚這么一個人選,加上這人風(fēng)評不錯,從臨水一事中,可見此人心懷正義,乃是忠直之臣。青州糧倉案能解決,段錚又立了大功,本就該封賞。
最后,憲宗聽了兵部尚書的建議,將段錚封為青州大營主將。同時下旨,令段錚上任之后盡快在青州境內(nèi)剿匪,還青州太平。
段錚走馬上任,清點青州大營,不少將領(lǐng)都參與了青州糧倉案被問罪,大營中本該兩萬精兵,卻有近一半的名額是吃空餉的,也就是說,一個青州大營,實際上只有一萬多人。他在臨水城的心腹不多,也填不滿這些空缺。
段錚想要招募兵員,可是青州十室九空,一時間哪里來的人?
他頭痛的時候,顧清韻帶著三千人來到青州大營求見。
顧清韻助他從臨水城糧倉被劫一事中脫身,又助他奪得青州大營主將一位,心性正直之人,也是知恩圖報之人,一看到顧清韻,他高興地連稱恩人。
顧清韻向他表明了自己顧家遺孤的身份,“段將軍,我顧家如今家破人亡,我只恨匈奴殺我全家,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段將軍是青州大營主將,這些人有些是當(dāng)年顧家軍的遺孤,有些是心懷家國的熱血百姓,他們與我一樣,有心報效國家苦于無門可入。若段將軍不棄,我們想投入青州大營,得一個為國效力的機會?!?br/>
段錚一聽顧清韻是雁門關(guān)顧家后人,對于她擁有這些精兵良將不僅沒有起疑心,反而佩服顧家果然是百年將門。顧清韻說這些人是普通百姓,他是不信的,這些一看就是彪悍矯健之人,怎么會是普通百姓呢?
所以,段錚暗自猜測,這些人應(yīng)該是當(dāng)年顧家軍遺留之人。顧清韻小小年紀(jì),能將三千人收服,除了父兄余威,本身自然也是有才干的。
他與顧清韻一番交談,再一次印證了當(dāng)初臨水城初見的想法,這哪是孩子???兵法嫻熟,箭法出眾,一桿梨花槍使得出神入化,與自己對戰(zhàn)毫不怯弱。更難得的是,這么點年紀(jì),對敵經(jīng)驗老道,幾次使詐自己都差點上當(dāng)了。要不是年紀(jì)太小,還未長成,力氣不及自己,誰勝誰敗還真不好說。假以時日,這身手就要在自己之上了。
他一時興起,與何志成又戰(zhàn)了一場,堪堪打了個平手。
觀戰(zhàn)眾人一片叫好,段錚讓人上茶,屏退眾人,請顧清韻坐下,感慨地說道,“顧小公子身手不凡,家中侍衛(wèi)都有如此身手,當(dāng)年的顧家軍名不虛傳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