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子出手的風格,和楊凡有點類似,都是講究一招制敵。什么仁義道德,什么點到即止,不在考慮范圍之內(nèi)。
不過,二人還是有點不同。
玉真子是純粹的陰狠毒辣,帶著一絲邪氣意境,楊凡是純粹搏殺技巧,攻擊要害,沒有一點意境。
?!?br/> 匕首和長劍相碰。
玉真子臉色微微一變,冷聲說道:“好強的力量。不過,你小子好像不懂真氣,只是個蠻子?!?br/> 只練拳腳沒有真氣的外家功夫高手,玉真子是瞧不起的。練外家功夫的人,玉真子都將其視為蠻子。
楊凡說道:“蠻子?我懂的知識,你比多。在我眼中,你才是蠻子?!?br/> 傳統(tǒng)的練武方式,在楊凡看來效率太低。
楊凡的鍛煉方式,已經(jīng)開始在利用數(shù)學建模,制定計劃,把效率提高到了極致。有人可能會說,修行太快,會導致根基不穩(wěn),容易走火入魔。
這簡直是杞人憂天。
心理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同步強大,均衡發(fā)展,怎么可能會根基不穩(wěn)?
楊凡不是外家功夫高手,他是修行者,是求道者,是探索者。
玉真子的劍,有靈性,劍在手中,好像就活過來了一樣,殺傷力非常驚人。畢竟練劍幾十年,他已經(jīng)可以做到人劍合一。
人劍合一,被練武之人看成了是非常高明的境界,其實不然。
楊凡覺得,要做到人劍合一,并不難。人和劍,達到了某種契合度,就是人劍合一。
以玉真子的武學天賦,要是幾十年都做不到人劍合一,那才是不合理。
楊凡不講境界,他追求的是對自身力量的控制。要把力量控制得精細,再精細。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像是機械一樣,精準無比,好像是經(jīng)過了精密算計過的一樣。
技近乎道。
當技藝達到了楊凡這種層次,一招一式,就帶著節(jié)奏和異樣的美感。
木桑道長看著楊凡,驚嘆道:“居若死,動若械。楊凡真的做到了?!?br/> 至人居若死,動若械。這句話是出自《列子》。
木桑道長也在追求這樣的境界。
楊凡只是把這句話當做自律來要求自己。
楊凡和玉真子打得是難舍難分。
玉真子的劍,無論如何刁鉆狠辣,都會被楊凡避開和格擋住。
身體力量,楊凡占優(yōu)勢,但玉真子有真氣,爆發(fā)力比楊凡更強。二人你來我往,斗得難舍難分。
楊凡右手的匕首擋住長劍,左手的匕首從玉真子的胸前劃過。玉真子輕巧退了半步,避開刀鋒,沒有受傷,但是衣服被切了一塊下來。退的時候,玉真子的長劍向下一撩,楊凡手腕向后收,劍尖割破了衣袖。
兩人的動作都是快如閃電,只要稍微有了點遲緩,或者判斷失誤,筋骨就會被削斷。
玉真子低頭看了一眼胸前被切斷的衣服,冷聲說道:“好小子,沒想到你的武藝如此厲害。留下你,必成禍患?!?br/> 楊凡吐出了一口濁氣,說道:“你是我遇見的敵人當中,最危險的。我也覺得不該放過你。咱們再來!”
來而不往非禮也。楊凡這次是主動攻擊。
楊凡逐漸發(fā)現(xiàn)了身體力量和真氣力量的區(qū)別。筋骨肌肉的力量,爆發(fā)力差點,但是卻能持久。真氣雖然強,能讓人飛檐走壁,可是用一點就少一點,需要很長的時間打坐靜修,才可以恢復。
搏殺技巧,楊凡和玉真子各有千秋,不相伯仲。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