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瑣事安排
拿到正式的圣旨之后,朱瞻基將皇家制造局之事安置好。委任了一位叫做吳四福的老工匠權知制造局事,這位吳四福就是那位孫子因為兒媳婦吃不飽飯沒有奶水活活餓死的那位老工匠。如今這位老工匠已經(jīng)憑借著精湛的技術,成為了制造局質(zhì)量總負責人。
老爹對工匠之事并不感興趣。只要能夠滿足朝廷所需,朱瞻基怎么折騰也不管。
這就給了朱瞻基更多的主導權,他將制造局中經(jīng)驗技術最豐富的幾十個老工匠單獨分離出來。
這些老工匠有兩個任務,一個是負責教授一群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技術,這些半大小子都是工匠子弟,將來都要子承父業(yè)。
以前都是父親帶兒子,全憑自己的經(jīng)驗教授,現(xiàn)在朱瞻基的安排是由幾十個老工匠組成教授團隊,從工匠之學最基礎的理論開始系統(tǒng)學習。
為了更好的讓這些半大小子學習,朱瞻基專門為了他們聘請了識字的先生,教授他們讀書識字,這些半大小子才是大明工匠之學的希望。
一開始老工匠們集體反對將自己的看家本領傳授出去,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本錢,教會徒弟就會餓死師傅。
朱瞻基明白這些人缺乏的是安全感,看不清自己的未來??偢杏X有一技傍身能夠多一條活路,這是人類最樸素的自我保護心理。
這樣的事情不能強迫,得工匠們心甘情愿的教授才能把他們一生的經(jīng)驗總結出來。
針對工匠們這樣的顧慮,朱瞻基出臺了一項政策,每個工匠帶出的徒弟,十年之內(nèi)徒弟的收入一成歸工匠所有,套用后世的話說就是花錢購買知識產(chǎn)權。
也就是說工匠教會的徒弟越多,收入就越高。若是每年能有十名徒弟出師,自己就相當于白得了一個人的工錢。
工匠們不愿意將壓箱底的技術傳授出去,說白了還不是怕自己沒飯吃。現(xiàn)在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連著教上十年,自己都不用干活。躺在家里就能得到十個普通工匠的收入,這不比死守著那點技術強多了。
也有工匠提出了質(zhì)疑,若是這個教出來的工匠被調(diào)派到其他地方呢?
對于這樣的質(zhì)疑,朱瞻基告訴工匠們,以后你們每個人都會建檔立卡,無論調(diào)到哪里,他的師從都變不了。十年之內(nèi)只要他有收入,其中一成就是你們的。
要想掙得多,一個是多培養(yǎng)工匠出來,另一個就是將你們的技術教扎實了。未來的工匠評級體系,技術越好月俸就越高。
工匠們對太子殿下非常信任,自從太子殿下管理制造局以來,他們的生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好了起來。
以后再壞又能壞到哪里去,最壞也不過是又回到從前。太子殿下神仙般的人物怎么可能騙他們這些苦哈哈呢?
這就是信任的力量,若是沒有朱瞻基在皇家制造局這么長時間一直在為工匠們爭取利益,讓工匠們終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甚至就連年輕的小伙子,也有不是匠籍的普通百姓人家愿意將家里的女兒嫁過來。
工匠們生活的改變影響的不止一點半點,以前的工匠都是佝僂著腰,身上穿的如同乞丐。臉上是營養(yǎng)不良的灰敗之色,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現(xiàn)在的工匠衣著整潔,臉色紅潤,身上穿著皇家制造局統(tǒng)一發(fā)放的工服,干凈整潔,走在大街上辨識度非常的高。附近的百姓現(xiàn)在看到工匠們都會露出尊敬羨慕的表情,恨不得自己也能進入皇家制造局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