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萍和姜玉梅把姜舒晴當成瓷娃娃對待,小姐妹倆喂雞喂鴨喂豬,澆菜地、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做飯,忙個不停,還時不時地上她跟前問渴了沒、餓了沒,給她抓一把小零食,繼續(xù)干活。
姜舒晴坐在屋檐下的藤椅上,沖她們招招手,笑著一人給她們往嘴里塞了一塊牛肉干,倆個字地蹦:“干活,獎勵!”
牛肉干咸香帶勁,倆小姑娘瞪大眼睛,腮幫鼓起個包,含糊著:“這是奶給小姑的吃食,我們不能要?!痹捠沁@么說,可她們實在是不舍得吐出來。
“還有,”她笑著拍拍自己鼓囊囊的零食袋。
初夏的陽光從屋檐傾瀉下來,勾勒出少女驚心動魄的美,像是村口老爺爺老奶奶口里勾魂的女鬼、狐貍精,不對,應該是天上下凡的七仙女!
“小姑,你一點都不傻,以后你嫁不出去,我養(yǎng)你!”
“還有我……”
姜舒晴笑笑,繼續(xù)晃著藤椅發(fā)呆。
中午哨音一響,人們扛著農(nóng)具疲憊地往家里趕。姜母沒多大會便風風火火地進了家,先到姜舒晴跟前問了幾句,瞇著眼得到了回應,美滋滋地去做手搟面。
五旗公社里的人家大都是兒女們結(jié)婚后分家,姜爺爺是個愛面子的,也在幺兒姜父姜洪杰結(jié)婚后主持了分家。姜父幼年曾跟著當過秀才的姜太爺念過書,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年輕那會扛過槍打過仗,跟著軍隊四處跑,立過不少功。只是后來新夏華成立了,他反而回到村子里,當上第一任的大隊長,一直干到現(xiàn)在。
姜母孟文姝曾經(jīng)是仁國時期海市的嬌小姐,家里遭難被姜父所救,便攜一雙弟妹跟隨到了這里扎根。
他們生了倆兒子,相隔了十三年又得了個幺女,如今有倆孫子三個孫女,算得上村里人口少得人家。
初夏正是水稻播種的時候,大家伙下狠力氣,自然得吃些干飯。
一大家子人圍在堂屋里的兩個桌子上吃飯,不過他們吃得是黑色每點嚼勁的雜糧面條,菜里只見油花不見肉丁,只有姜舒晴是一大碗白面條,四五片切得透明的臘肉,一把小香蔥,幾顆嫩油菜。
頭一次這般明晃晃地吃獨食,她還有些不習慣,但是家人都習以為常,哪怕幾個孩子都目不斜視地扒著自己碗里的面條。
想想自己是腦袋剛靈光的傻姑娘,便沒說話,捧著碗攥著筷子吃。
“晴晴,這么拿筷子,”姜母耐心地糾正著姜舒晴的姿勢,笑著說。
她認真地聽著,學了十多次,在面條下了快一半的時候,終于會用了,得到所有人的夸獎。她咧嘴笑起來,有些傻氣,卻格外讓人心疼。
又吃了些,她便將碗里推到倆小姑娘跟前,“飽了,侄女吃。”
眾人又是一呆,小姑娘呆傻,但是也對吃得特別獨霸,護食得緊,這還是頭一次知道讓人??磥硭娴脑谝稽c點變好了!
“你們姑給得,吃吧,”姜母抹了把淚,連連點頭。
剛吃過飯,門外便有人喊了聲,一個婦人拉長著皴黑的臉,垮著個籃子走進來,“就你們家閨女金貴,磕個腦袋就上門來討說法,還是親兄弟呢,真不知道這樣冷情冷肺的人怎么當了那么久的大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