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全把這里發(fā)生的事情向著縣里面進行了匯報。他不匯報是真的不行了,拿著村里面的電話就打到了縣里。
縣里面的一把手叫顧建強,認真聽完了吳進全的講述之后,他是也有些吃驚,怎么也沒有想到一個掛職書記搞出來了那么大的事情。
“賺了七萬多?”
“嗯,目前是七萬多,從他們那里銷售的情況看,還能夠持續(xù)一段時間,估計還會更多,破十萬是應該沒問題的事情?!?br/> “縣里面的那些做企業(yè)的是干什么的!天天要來錢,你看看,你看看,人家只是賣一個土豆都能掙那么多錢!我們縣里面的那些企業(yè)天天只會來哭窮,要他們干什么!”
現(xiàn)在顧建強是真的震怒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xiàn)在他才發(fā)現(xiàn)縣里面的那些縣屬的企業(yè)是真的不行。
吳進全也是苦笑,心想怎么就扯到了縣屬企業(yè)上去了。
“魏乾陽真的一分錢都沒有拿?”
“從賬目上看是這樣,具體的情況我們正在調(diào)查中,以我看來,應該是沒有拿,不僅沒拿,他的工資還貼進去了?!?br/> 顧建強半天都沒有說話,他也在自問,如果自己擁有著那么多的錢,到底自己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做法。
河山縣是一個小縣,更是有名有貧困縣,去年全年的財政收入不到四百萬,那還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才達到的,現(xiàn)在看看魏乾陽他們,僅只是賣了十多天的土豆,就近十萬了,這讓他有些臉紅了。
想了一陣,顧建強也沒有得出一個答案。
“領(lǐng)導,那建房的事情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錢都投入進去了,沒讓縣里面出一分錢,他們要建就讓他們建好了,這件事情先不用管,你們把整個的情況都摸清楚,然后弄一個書面的東西向縣里面匯報,就這樣吧!”
掛了電話,顧建強的目光投到了桌上的一份內(nèi)參之上。
這是一份剛剛送來的內(nèi)參,也只能是他們這個級別之上的人才能夠看的東西。
《市場經(jīng)濟姓資還是姓社》---魏乾陽
不錯,這正是魏乾陽交給楚政山的兩篇文章之一。
顧建強再次認真地看了起來。
社會主義是要讓人民的生活水平過得越來越好,要優(yōu)于資本主義,如果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這就不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計劃和市場只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劃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志,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把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同資本主義等同起來,把利用外資同自力更生對立起來,把深化改革同治理整頓對立起來,這是違背馬克思主義原理的行為……
必須從抽象的姓“社”姓“資”的爭論中擺脫出來,放開手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要因糾纏于抽象的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而貽誤改革的時機,從而在根本上損害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