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得便是文章、小說的不確定性。
不同的人,看文章、小說的角度不同,理解上也不同。
很多的文章,很多的小說,皆是這個時代流行,那個時代未必流行。
陶淵明的田園詩,可謂是南北朝時代的巔峰,然而很可悲,在南北朝時代他真的不出名,只是到了唐宋時代,他才有市場。
就好似中國的《紅樓夢》翻譯到了外國,很多外國人看不懂,其實《紅樓夢》很多中國人也看不懂,就好似卓別林說過的:“大家歡迎我,是因為他們能理解我;大家歡迎你,是因為大家都不理解你!”
《紅樓夢》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人看不懂。
然而看不懂不要緊,很多名家,很多詩人贊賞不已,于是火了。就好似一本網絡小說,得到了很多的大神推薦,只要不是太難看,多數都會變得很火。
世人多是盲目的,盲目的進行跟風。
而那些精英階層,尤其是出名的精英階層,起著引領潮流的作用。
歌德就看不懂,也不喜歡《紅樓夢》,反倒是更喜歡另一本小說《好逑記》,而這本小說在中國很不出名,屬于三流小說。
可是,這本在中國人眼中三流小說,在歌德眼中卻是大加贊賞,只因為書中的男女豬腳,符合他的口味。
文人歷來是悲劇的!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甚至是四大名著第一,說是神書也不為過,只可惜了這本神書,沒有給曹雪芹帶來大量稿費,反倒是倒貼了很多錢,自費出版。
隋唐開始科舉,到了明清時,科舉走向了巔峰。科舉的內容,由復雜變得簡單;科舉也由綜合性考試,變得科目簡單。對比著科舉的發(fā)展史,實際上科舉內容簡單化了。
只是簡單不代表容易,落榜的照樣很多。
明清的科舉,勝利者是少數,失敗者是多數。
這些落榜生,這些失意者,如何維持生計?
他們很可憐,為了科舉花費了太多的心思,為了科舉變得不會人情世故,不會經營店鋪商業(yè),總之是一群除了會寫文,會之呼也者,什么也不會。說白了,就是一群社會生存能力低下者。
只能是賣文為生,賣畫為生。
而那時落榜文人太多了,賣文為生的太多了,賣畫為生的太多了,市場競爭激烈。
賣一般的文章,一般的小說,根本掙不下錢,于是玩了一點刺激的,干脆買*****;賣一般的山水畫,人物畫等等,根本掙不下錢,于是干脆賣春*宮畫。
電視劇上,唐伯虎風流倜儻,無數美女倒貼,可謂是高富帥;
可是歷史上的唐寅,一點也不伯虎,為了維持生計,畫了大量的春宮畫,只是為了掙錢,養(yǎng)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