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哥,你說,我們這是要把這些東西,拉到哪里去賣呀?”
新店開張后兩日,王風請了韓九哥,還有另外的一個后生,齊五兒,幫他推著兩輛土車,下鄉(xiāng)去推銷他的發(fā)明。
新店第一天,當然是優(yōu)惠大酬賓,那天所有的炊餅,都是半價銷售,以往四文錢一個的炊餅,那日只要兩文。
消息傳出去,當然早早的就有人,在他們的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有便宜不占,那還是華夏人的祖先嗎?
那一天,他們店里,足足賣出去了四千個炊餅,因為沒有準備,很多還是現(xiàn)蒸。然而這就讓他們那天,光賣這些炊餅,就賠了近乎兩吊錢。
但是開張第一天,王風當然也沒準備掙錢。這一天只是為了打知名度,賠本賺吆喝是為了告訴別人,他們家的新店開在這里,讓別人記得常過來照顧他們的生意。
第二天生意才正式開張,銷售額也陡然下降,賣出了還不到八百個炊餅。
但這個也很正常,想象昨天那樣,繼續(xù)賣幾千個炊餅,那是不可能的。
這事王風也不在意,新店開張,老客不算多,這個得靠時間積累。
而他這時候,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在炊餅店上,他得花更多的精力,撲在自己手頭的這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上。
所以開店后兩天,他就行動了。
此時他正和韓九哥,還有另外的一個后生,齊五兒,拉著兩輛土車,推著王風裝配好的四臺打谷機,往牛家莊而去。
王風拼裝設計的機器,當然是最原始的那種打谷機。
在王風的那個時代,十幾二十年前,打谷機都是非常普遍的。只是近十年來,大型的聯(lián)合收割機,這才是逐漸普及了開來。
以前,王風家鄉(xiāng)的那個地方,就是用的這種人力打谷機,來收割脫粒糧食的。
而這種打谷機,其實存在的時間,也不長,大概只有二三十年,在這二三十年之前,農家其實用的是更落后的一種打禾桶,來脫粒糧食的。
那種方式脫粒糧食,更落后,更費力。
而打禾桶,很多人以為形狀會像桶吧!其實并不,也有四方形的。
就是底下一個大大的木質容器,周圍三邊用布帷子或其他大面積的遮擋物圍起來,然后留下一邊。
而這一邊,就可以讓人手捧谷物,在底下那個容器上用力摔打。又因為其它三邊有遮擋物圍住,摔打下來的谷粒就不至于飛濺出去。
這種谷物脫粒的方式,老費力了。王風創(chuàng)造的這種打谷機,效率起碼是打禾桶的三到四倍。拉到鄉(xiāng)下去推銷,一定有人會愿意買的。
而在王風的那個時代,都還能看到打禾桶,那么,在宋朝,難打就會有打谷機的出現(xiàn)嗎?
這就是王風聽到武松說收割季時,心里會電閃雷鳴的原因。因為他那時候,忽然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可以做什么生意了。
用更先進一點的農機,替代落后又生產效率地下的農機。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商機呀!
而此刻,他就要將這個計劃,付諸實踐了。
聽到韓九哥那么問,王風就說道:“我們這是要到牛家莊上去,把這四臺機器,賣給他們呢?!?br/> “機器,什么是機器!”王風的這句話,讓韓九哥不是很明白,于是他是楞楞的發(f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