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和劉梅去了車間,把工人們都聚集到了一塊,簡單跟他們說了團隊合作的事情,并給他們設(shè)置了獎項。
4個小組,每組50人,每個小組每天必須完成總量200件,達標(biāo)超過200件的,每組每人獎勵5元,達標(biāo)超過50件的,每組每人獎勵8元。不達標(biāo)的,團隊每人扣除一天工資。
這一獎項一公布,人群中頓時炸開了鍋,他們關(guān)注的并不是不達標(biāo)要扣工資,而是好奇居然有這種工作方式。
吳華站在前頭,看著大家交頭接耳的議論紛紛,內(nèi)心也是有些期待,他不知道工人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畢竟沒人參與過這種工作模式。
“那我們的工資還是一樣算嗎?”人群中有個較為大膽的阿姨問出了話。
其實,這也是大家想問的話。
之前是每人按3塊一件的工價計算,每天大概完成3件,就有9塊錢,只是現(xiàn)在不知道是按怎么來計算工價。
吳華見有人問,心里稍微安心了些,有人提問便代表有人好奇,有人好奇應(yīng)該就可以發(fā)展模式。
“有的,按照你們平時的工價,你們小組制作了多少件,就給你們多少的錢,小組做的越多,團隊獲獎的幾率就越大。”吳華站在前頭,朗聲說道。
“太好了太好了,那我們什么時候可以開工。”
“是啊是啊,我們怎么來分組?”
人群中又是一陣哄鬧喧囂,工人們都很是期待接下來的團隊合作。
因為他們每天工資最多也就8塊到10塊左右,團隊合作不僅可以得到相應(yīng)的工資,達標(biāo)了還有額外獎勵,這是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好事。
吳華看著工人們高漲的熱情,很是激動,看來這個方式不錯,發(fā)展順利的話,完成工作量是絕對沒問題的。
吳華揚起了手,朝著大伙喊道:“好,大家不要吵,下面我們來分組。”
按照服裝制作的四個流程,吳華給他們劃出了四個圈,一個圈代表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工人們自由選擇自己認為自己比較擅長的工序操作。
很快的,四個圈圈周邊都站滿了人,吳華目測過去,每個圈圈基本人數(shù)都差不多,于是便開始分組。
第一個圈站出來12個人,第二個圈站出來12個人,第三個圈站出來13個人,第四個圈站出來13個人,一共50個人,作為第一組。
以此類推,剩下的200個人被分成了4組,每個人都配有相應(yīng)的記號,且都在劉梅那邊做了登記,方便日后結(jié)算工資。
最后一組多出了個徐秋萍,為了不讓其他組有意見,吳華便安排徐秋萍去吳勝榮服裝整燙那邊幫忙。
雖然徐秋萍很希望留下跟大伙一起完成工作,但是既然小華這樣安排,必定有他的想法,所以徐秋萍也沒說什么,跟著劉梅便去了服裝整燙區(qū)。
吳華給大伙安排好分工,并給他們設(shè)定了時間,每天下班前15分鐘交貨,方便統(tǒng)計。
工人們聽了吳華的安排,很快的便投入了生產(chǎn),大家都興致勃勃的沖著獎金去了。
搞定好服裝廠的事情,吳華便回了宿舍,回去宿舍見哥幾個都不在,于是吳華便獨自下樓去吃晚飯了。
吃完晚飯,在外頭走了走,吹吹涼風(fēng),一走便是一個多鐘,回去宿舍的時候,哥幾個都沖完澡睡下了。
吳華沒有打擾他們,輕手輕腳的去沖了個澡,躺在床上倒頭便睡了。
時間過得很快,學(xué)校已經(jīng)可以看見有同學(xué)開始穿變色茄克了,工人們也在三天多一點的時間內(nèi)便趕制完了三千二百件茄克。
吳華與劉冬梅也在不久后的周六里,搬進了那個屬于他們的愛巢,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遠在香港的鐘先生也聽到了內(nèi)地變色茄克的高產(chǎn),打來電話祝賀,吳華深知鐘先生心系第二款變色茄克,于是便也開始著手準(zhǔn)備。
天氣漸漸轉(zhuǎn)涼,過了深秋便要入冬了,吳華想著秋款的變色茄克基本上已經(jīng)覆蓋了市場,于是便借著這股東風(fēng),開始研制第二款茄克。
經(jīng)過幾天的努力修改,冬款的分體式棉衣茄克樣板圖正式出爐。
這是一款冬裝版的變色茄克,分成內(nèi)外兩個部分,可拆洗也可分開穿。
當(dāng)吳華拿著分體式棉衣茄克到周家時,周常德眼里都透著濃濃的光芒,第一款的變色茄克已經(jīng)讓他賺的數(shù)錢數(shù)到手軟了,沒想到吳華這么快又研制出了第二款的棉衣茄克。真是不可思議!
吳華簡單的跟周常德解釋了下分體式棉衣茄克的特色和亮點,并說了這次銷售的方案。
周常德聽著吳華匯報的工作進程以及銷售方案,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到最后還是那句話,廠里的事情全部都吳華自己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