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主要思索的,其實(shí)只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趙廣志讓自己做巡檢史,究竟是什么意思。
難道,因為自己的諫言被他看重,所以希望我能夠幫助他在這段時間內(nèi)治理清河縣的疫情問題?
但是……唐洪福的意思,又暗示鬼患泛濫,可能和趙廣志有關(guān)系。
如果趙廣志刻意制造鬼患泛濫的危機(jī),又為什么安排自己去做這個巡檢史?
第二個,就是考取功名的問題。
考取功名,焦元并沒有直觀的想法。
前世,考當(dāng)?shù)孛聘咧校既珖敿獯髮W(xué),乃至保送京大學(xué)的研究生,焦元感覺自己對讀書已經(jīng)沒有什么興趣了。
膩歪了。
這一世,因為父母的緣故,焦元雖然也讀過幾年圣賢書。
但本意上,志不在此。
他想要習(xí)武。
在這個世界,武道的強(qiáng)勢,比文道要更加直觀,也更為強(qiáng)勢。
當(dāng)然也有蓋代大儒,吐氣如劍,圣賢之氣沖霄,和星辰爭光。
但畢竟是極少數(shù)。
大多數(shù)的文人,在沒有達(dá)成文動天下、才氣如兵的境界之前,就像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更何況,哪個年輕男人,沒有個武俠夢。
誰不是在讀書的時候,就曾夢想著仗劍走天涯。
只是后來因作業(yè)太多而沒去。
來到這個世界,正好成全了焦元的武俠夢。
尤其是在正式習(xí)武之后,焦元身上的武道天賦簡直是側(cè)漏而出。
因此他對武道也更加感興趣。
只不過,在后來一段時間,一直無法修煉出天元。
他也曾動搖過,是不是往考取功名的方向靠一靠……
但現(xiàn)在自己有了圖騰,即便無法修煉出天元,也能夠在武道之路上另辟路徑。
考取功名之事,或許真的可以放一放了?
至于第三個問題,就是唐洪福說的,讓焦元為清河縣貢獻(xiàn)更多力量的問題。
“唐老爺子希望我能夠和他一樣,心系蒼生,悲天憫人?!?br/> 可是,焦元的性格決定他從來就不是這樣的一個人。
前世焦元也是如此,或許是因為在知道自己是一個漸凍人之后,他對周圍的一切都逐漸變得漠不關(guān)心。
面對媒體渲染的天災(zāi)人禍,他除了些許的惋惜之外,并沒有多少悲痛的感覺。
自己的日子都快過不好了,還有閑工夫去關(guān)心別人的命運(yùn)么?
這一世,同樣如此。
焦元的出生卑微,在這個世界處于金字塔的最底層。
甚至一開始的踏入武道的時候,連購買藥材或者食補(bǔ)的錢都捉襟見肘。
父親為了掙錢,將打鐵時間從四個時辰提到七八個時辰,手臂、手腕子腫的老高,還裝作沒事人一樣,每一次吃面的時候,端面的手腕子都在顫抖。
母親也是熬夜在納鞋底,給別人縫補(bǔ)舊衣裳,頭上的白發(fā),一日比一日多。
那時候,焦元就想著,將來有出息了。
一定讓父母過好點(diǎn)。
至于其他人,周圍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他從來沒有去想過。
但是,此時的焦元,不由得陷入思索。
自己的想法,究竟對不對。
這個世道變了。
變得越來越危險了。
似乎危機(jī)可能藏身在身邊任何地方。
自己真的就可以獨(dú)善其身?
真的就可以不去管他人死活,只要父母和自己能夠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