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中原停戰(zhàn),土番隨后將發(fā)兵攻取西域,楚為天總兵正急躁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本來縣城的兵力就比較薄弱,宇文王出征時又帶走了十五萬兵馬,現(xiàn)在城內(nèi)僅有不足五萬的兵力了,如何抵抗土番國數(shù)十萬的軍隊呢。
令他著急的,一是鎮(zhèn)西王沒有答應派兵來援,而是讓他火速聯(lián)系宇文王搬師回防;二是他想到宇文王一貫是料事如神,此番發(fā)兵并不是如鎮(zhèn)西王所愿的南下進攻中原,而是莫名其妙的北上而去,定是早已料到今日局面,哪里還會重返火坑呢。
沒想到正在此時,信兵來報,宇文王率部隊返回桐原城了,當下距離縣城不到十里路途。
楚總兵聞言是又驚又喜,連忙梳妝整齊,帶領一眾人馬,親自出城迎接。
一行人迎至城外二里,見到宇文王時,楚大人連忙下馬,上前拱手相迎,一時禁不住熱淚盈眶。
雙方一陣寒暄之后,楚總兵才發(fā)現(xiàn)宇文王只帶了五萬人回來,不免心中起疑。
宇文王見狀,對楚總兵嘆了口氣說到:“唉,不瞞你說,此次土番來犯,是我等的數(shù)倍兵力,且還有一種密秘的攻城利器,桐原城勢必失陷,就算我將人馬全部調(diào)回也是守不住的。所以我留了一手,派十萬軍隊將來從后方制敵,以做外應。”
“那大王明知守不住,又為何回來相助呢?”楚總兵大惑不解。
“守不守得住,我也得回來守,鎮(zhèn)西王于危難之中慷慨相助,楚大人也待我不溥,我不能見死不救,被世人所唾罵吧,所以我回來是取于道義啊?!庇钗耐跖牧伺某偙募珙^說到。
“在下知道大王足智多謀,一定有破解之策,總不至于眼睜睜地看著數(shù)十萬百姓慘遭涂炭吧。”聽了宇文王的話,楚總兵既是很感動,又是很著急。
“桐原城守不住,但下馬關還是可以守一下的,我們把全部兵馬和人力都集中到下馬關,利用關城險要的地形地勢,可以跟土番軍隊對抗一番,只要形成相持局面,我們就有機會破解,乃至翻盤?!?br/> “您是說要棄守桐原城嗎?”
“是的,這一點上,我們必須統(tǒng)一,保存實力,退守下馬關。但桐原城也不是供手讓給敵人的,我們要‘佯守’”
“‘佯守’?是什么意思,我倒是只聽說過‘佯攻’,還沒聽說過‘佯守’?!?br/> “對,就是擺出一幅要嚴防死守的架勢來,一是可以掩護主力撤退,二是要引誘敵人全力進攻,要讓他們吃點苦頭,不能白白地葬送掉桐原城。具體方案,我們?nèi)氤呛笤俾塘??!闭f罷,宇文王繼續(xù)率領著部隊向桐原城內(nèi)昂首挺進。
宇文王進城后一連多日在總兵府與楚大人商討如何排兵布陣,與此同時,派人組織城內(nèi)百姓有序地向下馬關及周邊縣城進行轉移。
桐原縣城內(nèi)所有官兵按照制定的方略開始布防準備和演練,城內(nèi)籠罩在戰(zhàn)前的緊張氛圍中,但一切都悄然有序地進行著。
這天一早,楚總兵急匆匆地來向宇文王報告情況,他遞給宇文王一封信件,說:“這是今天剛收到的?!?br/> 宇文王展開信件,見上面寫著:土番大軍已至青峰崗,距桐原一百多里,估計二天后將抵達。建議你軍棄守桐原,速撤至下馬關。落款是,賢侄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