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三,四川北部。
明軍選擇在山后開闊地帶扎營,前山為天然阻隔之地,如有叛軍來犯,足有反應(yīng)回擊的空間、時間。
這天,一身甲胄的魯欽與眾將會于大帳,圍著一份詳細的四川地圖,開始分析眼下叛軍到了何種地步,又該以何種措施去應(yīng)對。
魯欽,字承宇,濟南長清人。出生于武將家庭,青年時期襲任父職,以府軍衛(wèi)登武進士。
萬歷年間,累功加任山西副總兵,天啟元年初,提任神機營副將,不久署都督僉事,移保定總兵官,數(shù)次擊退蒙古騎兵。
自接到朝廷旨意后,魯欽無一刻敢怠慢,用最快的速度調(diào)集了四個省能動的明軍七八萬,號稱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援救四川。
萬歷三大征,說起來好像挺遠,但真正算起來,播州之役也就是十幾年前。
朝廷內(nèi)庫告罄,這個魯欽也知道,平定西南,要盡量速戰(zhàn)速決。
針對目前的西南局勢,魯欽先是進行了周密的分析,將整個四川戰(zhàn)局分為四局。
第一局,為四月初七至五月中旬,那個時候皇帝旨意還沒有到達西南,奢崇明已經(jīng)在醞釀造反。
在魯欽看來,朝廷沒有及時將叛亂扼殺在搖籃之中,先失一局,成危局。
第二局,為五月中旬至六月十八日。
在這一階段,如果四川兵備雄厚,完全可以在初期就有效遏制叛軍鋒芒,等援軍進入四川,一舉平定。
然而經(jīng)過多年征調(diào),四川明軍總數(shù)不及叛軍一半。在魯欽征調(diào)完成,揮師南下時,除川東一隅,四川戰(zhàn)局已完全傾向于叛軍。
圍重慶、攻合江,破瀘州,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叛軍連破二十余州縣,死難官員不及其實。
叛軍勢如破竹,朝廷再失一局,為壞局。
第三局,是六月十八日至八月初。
在這一期間,水西安家尚未反叛,成都、重慶雖然被圍,但是都沒有陷落。
朝廷方面,魯欽自云南調(diào)集的兩萬援軍已經(jīng)率先入川,與四川總兵杜文煥所部會合,在第一戰(zhàn)擊破奢崇明之弟奢安的西線叛軍。
這第三局,就是魯欽與奢崇明博弈的關(guān)鍵。
危局、壞局,第三局若再有失,四川則就成了殘局,到了第四局,形勢又會天翻地覆。
......
幾日前,云南都司張巡、四川總兵杜文煥所部兩萬余明軍剛剛會合,就與奢安西線叛軍遭遇。
明軍意欲平定西南,叛軍則連戰(zhàn)連捷、士氣正盛,雙方隨即展開一場大戰(zhàn)。
這一戰(zhàn),箭矢橫飛,喊聲震天,最后奢安被杜文煥、張巡包抄、合圍,狼狽逃往三舍堡。
接到消息時,奢崇明正與秦良玉戰(zhàn)于川東,秦良玉戰(zhàn)術(shù)出色,加之白桿兵個個勇悍。
奢崇明雖人數(shù)占優(yōu),但卻深陷泥潭,進退不得。奢安沒有辦法,只能自己應(yīng)付官軍追擊。
張巡、杜文煥在距三舍堡三里遠的西北方扎營,緊靠一座小土嶺腳下,有一座破敗的山神廟。
這時,兩人就在廟內(nèi)議事。
“消息問的怎么樣,叛軍往哪里逃了?”張巡望著回來的哨騎,聲音低沉。
“路上見不到一個漢人百姓,土民倒是不少,可他們一見是咱們官軍進剿,便是絕口不說一句。”
哨騎也沒什么法子,嘆氣道:“消息沒問到,倒是因土民偷襲,折了一個兄弟!
“這幫土著!”
張巡隨即大怒,拿起刀就欲向外走,“我去帶兵去屠了前面那個寨,叫他們還敢與朝廷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