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后,她便思索著要拿出哪一篇小說出來。
作為網(wǎng)絡小說寫手,寫文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讀者,只有知道讀者是什么人,最喜歡看什么樣的題材,才能寫出大家喜歡的作品來。
杜錦寧習慣性地對她即將面對的讀者做了一番分析。
首先,古代識字率不高,能識字的絕大部分是男性,所以,這篇小說得從男性角度去寫,而且寫男性喜歡看的內容。其次,能買話本小說看的,除了埋頭苦讀的學子偶爾偷閑喘口氣,在念四書五經之余看上一看,其次就是像大伯杜云翼這種識得些字卻沒有能力科考的。這些人,大部分都處在社會中層,渴望出人頭地,期望一舉成名天下知……
想到這里,一篇文章出現(xiàn)在了她的腦海里。《阿寶》,篇幅是《聊齋志異》里比較短的,而且這篇文不涉及和影射官場、舞弊等敏感話題,不會捅漏子。最主要的是這篇小說寫了資質一般的讀書人孫子楚,因為能離魂而抱得了美人歸,而且這個美人還帶了豐厚的嫁妝,并善于理財,對他還深情厚誼,見他死了還自殺相隨。最后孫子楚又靈異地提前獲得了科考題目,一舉中了進士,得到了皇帝的召見,獲得了封賞。這篇小說簡直符合了所有男吊絲們的幻想。把它寫出來賺上一筆錢,順便打名氣,想來不會有問題。
這么思索停當,杜錦寧便磨了墨,鋪開紙,提筆寫了起來。
她在現(xiàn)代也練過毛筆字,字寫得雖然不是特別好,但也能看得過去。而且因為她記憶力不錯,平時寫小說查資料也??捶斌w版的古籍和資料,所以繁體字對她而言也還好,至少一部分還能寫得出來。當然,因為只是看得多,用得少,筆劃較多的字少上或多上一兩筆也是常有的事,這算是錯別字,但至少不妨礙別人閱讀。至于不會寫的字,她就暫時用簡體字代替,等過后再想辦法替換。
這時代既然有《三字經》、《大學》、《中庸》,想來定然是中國的哪個時代。她寫繁體字,應該是沒問題的。
杜寅生只是給了她一迭紙,數(shù)量大概有三四十張,紙張的寬度大約是現(xiàn)代的a2紙這么大小。
她不知道以后杜寅生還會不會送她紙,更不知道這篇小說能不能賣出去賺到錢,所以不敢浪費,盡量把字寫得極小。好在杜寅生送她的兩只筆中,其中一只比較小,適合寫簪花小楷,為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繁體字寫得別扭,又要盡量不涂改以節(jié)省紙墨,還要防止杜方蕙中途跑回來看她,偶爾手腕還要休息一下,因此杜錦寧上午只寫了一千多字;中午杜方蕙走后,她又繼續(xù)寫,等到大概四五點鐘,估計出去的人都收工回來了,她才收了筆。
看著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數(shù)了一下字數(shù),她嘆了口氣。
在現(xiàn)代用電腦碼字,這樣寫上四五個小時,不卡文的時候她至少能寫七八千字;可今天算是抄襲,腦子里有她要寫的內容,即便這樣也才寫了兩千多字。
將紙上的墨汁細細吹干,然后將東西都收起來,放到自己床上的褥子下面壓著,杜錦寧就聽院里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娘,我回來了?!彼拿碱^不由得蹙了蹙,心里升出一股子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