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報道上的配圖是詩夏拉開車門,迎長安下車的場景,以及之后詩夏與長安并行的背影等。
十分般配暫且不提,所幸他們沒能拍到長安的正臉,但卻將詩夏微笑著朝長安伸出手去的一幕拍了下來。
關(guān)鍵是深夜、女神、未成年小奶狗,這三個關(guān)鍵詞,分分鐘刺激著眾人的神經(jīng)。
開局幾張圖,故事全靠編。
不過媒體現(xiàn)在也不太敢大肆迫害詩夏她們,只能擦擦邊賺流量,否則要是被葉家盯上了,恐怕明天就要全社前往非洲報道了。
他們以前倒是敢編,現(xiàn)在不敢,卻換了一種方式,陰陽怪氣的惡心人,打擦邊球和曖昧桃色新聞。
總之就是誘導觀眾們往那一方面去想,人性的欲望或者說陰暗的一面。
美麗高潔的圣女也是有欲望的嘛,而且人家喜歡的還是未成年的小男生。
這算不算犯罪?還是說美女對小男生就不算犯罪?
話說回來現(xiàn)在社會對女生侵犯男生的案件也開始變得日益關(guān)注了起來呢。
的確……過去那種只承認男生對女生進行侵犯的司法律令和大眾觀點,是該改一改了。
但那不是可以被無良媒體拿來抹黑葉詩夏的理由。
誠然……葉長安的確還未成年,十七歲。
但更重要的是,對詩夏這樣的抹黑,十分影響長安基金會的信譽。
以為詩夏作為長安基金會的門面之一,本身承擔著形象大使的作用,如果爆出丑聞的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基金會的收益以及未來發(fā)展。
人的善意是泛濫的,尤其在網(wǎng)絡(luò)上,盡管要他們自己去做什么好事他們未必會去做。
鍵盤俠的俠字也正來源于這一點,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俠”。
他們不去想媒體是怎么判斷出那個男生未成年的,事實上長安身高一米七五,真的不算是那種特別明顯的未成年,只能說遠遠地看見一個臉部的輪廓,感覺很少年、很白凈。
是那種很多女人都會喜歡的小奶狗類型。
也可以稱做小白臉啦,不過這種稱呼多帶有貶義。
他們所想的是,未成年=福利院的孩子,這一點。
光是這一點就可以腦補出很多惡性的事件,比如詩夏其實也是個道貌岸然的圣女,背地里其實對福利院的孩子下手……
不過在全民娛樂的時代,這點反而在評論區(qū)歪了個樓。
——放開那個少年,女神沖著我來!我愿替他承受傷害!
——他還是個孩子!但我不是,我隨時可以!
當然也有人很正經(jīng)地指責、懷疑詩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