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朝的風(fēng)俗,一旦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年,就算是過完了。
所以無論是皇城里,還是民間,都無比重視正月十五這一天。
大約是為了彌補除夕大宴上鬧出來的尷尬,皇后何德音費盡了心思,好生操辦了一場元宵盛宴。
皇后特地請了盧太后坐了皇帝身邊的首席,而且她這次并沒有像除夕時那樣,邀請這么諸多宗親進宮——與座的,只有太后、皇上、宮中妃嬪。
按照皇后的說法,就是一家人一起和樂和樂。
這一家人里,自然還有那個未曾娶親的信王蕭懷信。這回信王死乞白賴地進了宮,要參加元宵大宴。
皇后何德音這個做嫂嫂的,又是在大節(jié)下,總不能命人將信王趕出宮去,只好讓他留下。
只因賀長亭不在座,舒望晴獨自一人坐著,慢慢地自斟自飲。
坐在盧太后一旁的皇上蕭懷瑾偶爾會朝舒望晴這里投去一兩眼,或者在旁人不注意的時候,遙遙向舒望晴舉杯,向她示意。
而舒望晴卻覺得蕭懷瑾身邊不遠處,那個始終笑得賊兮兮、眼光往自己這邊直溜的信王蕭懷信實在是太討厭了。
坐在離舒望晴不遠處的田美人則臉色蒼白,有時會用帕子按著胸口,似乎是不勝酒力,又好似是不大舒服。
可是,又有誰會在意這個品級如此低微的正七品美人呢?
舒望晴從田美人那個方向回過頭來,正見到席上皇后何德音笑吟吟地站了起來。
“今日是元宵佳節(jié),我大順朝原有闔家團聚的舊俗……”
何皇后說到這里,舒望晴的眼光正好從信王蕭懷信面上掠過。
她正巧見到蕭懷信手中的酒盅在半空中頓了一頓,并未馬上送入口中,而信王面孔上則出現(xiàn)了一絲奇異而譏諷的笑容。
“闔家團聚啊……”
舒望晴也在心里這樣默想。
天下唯有一家,能這樣地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不將骨肉當骨肉,不念親情作親情——唯有天家,用起“闔家團聚”這四個字來,便如此地諷刺、如此地尷尬!
可是皇后何德音沒有半分尷尬,繼續(xù)輕快地往下說。
“好教各位得知,在今年元日,皇上攜本宮親自前往宗廟,為社稷祈福。在蕭氏宗廟之中,皇上與本宮,親眼見到了吉兆!”
皇后的話音剛落,長樂宮大殿里登時響起輕輕的議論聲。
舒望晴心里奇怪,蕭懷瑾到她的弄玉小筑來過好幾次,卻絲毫不曾提起過這茬兒。
她抬起頭,往皇上那個方向看去。
只見蕭懷瑾正低著頭,面目有些模糊,頭上戴著的通天冠上垂下玉珠,將他疲憊的神色盡數(shù)遮擋了去。
倒是盧太后坐在一旁,面上笑逐顏開,似乎很是欣慰。
只聽皇后繼續(xù)往下說,“皇上膝下,子息一直不算太盛。但是僅此宗廟所現(xiàn)的吉兆,卻正是喻示著今年這皇城之中,一定會有喜事?!?br/> 她說著,偏轉(zhuǎn)過身,恭敬地對盧太后說:“太后娘娘有個最最有福氣的,您的心愿,必定上達天聽,所以上天才降下此等吉兆。臣妾定當精心打理六宮,相信六宮眾人,也定會同心同德,侍奉皇上,為我大順朝皇家綿延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