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暗流涌動,大明和朝鮮的邊境此時也是風起云涌,絲毫沒有安穩(wěn)的跡象,小西行長率領日軍在臨津江之役大破朝鮮軍隊之后,平壤也成了不安全的地方,無奈之下,朝鮮君臣只能在哄走了大明觀察使臣之后連忙撒丫子跑路,六月二十二日,抵達了中朝邊境最后的都市義州。
而此時,大明軍隊除了祖承訓所率領的主力還未抵達之外,大約一千五百多明軍騎兵已經(jīng)抵達了義州整頓休息,這是大明援朝軍隊和朝鮮國王李昖的第一次會面。
這次會面很有意思,明明是大明軍隊先到,可按照禮節(jié)必須是朝鮮國王出迎,所以明軍先搬出城去,朝鮮王室搬進去,然后李昖再親自去西門迎接天軍到來,搞出這么個不論不類的過場。
而且此時明軍將領們還不知道,李昖這么殷勤其實是有著另外的心思的,等明軍再次安頓好了以后,李昖圖窮匕見——他想內附大明,做大明的王爺,不想再做朝鮮王天天擔驚受怕了,他只想過安生日子,做個閑散王爺吃喝玩樂打豆豆,不想忙于政務了。
這下子給明軍將領們弄得是外焦里嫩,心想就算是內閣首輔站在你面前都不敢拍胸脯保證一定能成,你對我們這些武將說這些有什么意思?
想是這么想,大家嘴上還是客氣著,給遼東都司帶了個話,把遼東都司官員雷的里焦外嫩,然后果斷把這個事情傳遞回了京師,遼東不管,只管打仗。
與此同時,為了再次證明自己的清白,促使明軍進兵,李昖放出了大殺招,把當時日本給朝鮮的國書亮了出來,這一亮不得了,幾乎讓遼東軍爆炸。
豐臣秀吉的國書是這樣寫的。
“日本豐臣秀吉,謹答朝鮮國王足下:吾邦諸道,久處分離,廢亂綱紀,格阻帝命,秀吉為之憤激,披堅執(zhí)銳,西討東伐,以數(shù)年之間,而定六十余國;秀吉鄙人也,然當其在胎,母夢日入懷,占者曰:‘日光所臨,莫不透徹,壯歲必耀武八表。’是故戰(zhàn)必勝,攻必取。
今海內既治,民富財足,帝京之盛,前古無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于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釋,貴國先修使幣,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幾個識字的遼東軍軍官先爆炸了,然后祖承訓來了以后祖承訓也爆炸了,傳到遼東都司之后遼東都司也爆炸了,傳到京師以后紫禁城也爆炸了,這封國書的出現(xiàn),極大的推動了明軍入朝參戰(zhàn)的進程。
豐臣秀吉有精神病嗎?按照現(xiàn)代學者對當初豐臣秀吉的一言一行的細致分析,以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那個時候的豐臣秀吉的精神狀態(tài)真的出了問題。
李昖其實也差不多,被巨大的壓力壓得快要垮掉,所以才想著內附,大明當然不愿意多養(yǎng)一個廢物,一口回絕,讓他老老實實的等著朝鮮光復,另外告訴朝鮮人,要讓大明出兵可以,但是糧草你們必須準備完畢,別指望我們流血又出錢的為你們打敗日本。
這就讓朝鮮犯了老大的難題,可憐的柳成龍挺身而出要為大明解決糧食的問題,可是一群只知黨爭不知國家的大臣看著明軍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性子居然急了,指責明軍不靠譜,還有人提出要讓明軍被朝鮮元帥金命元指揮,這還得了?遼東軍立刻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