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通天?!?br/> 警惕的四人,讓準備說出原名的林棟,心里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回答自然也就發(fā)生了變化。
“通天?”
段正淳愣了一下,似是沒有想到這么一個小道士居然敢叫這么大的名字。
要知道的是,在華夏的古代,天地二字代表的可不僅僅是兩個字那么簡單。
而大理本就是華夏文化的分支之一,對于這一點自然也是知之甚詳。
“通天道長?”
“這名字……”
“怎么有點?”
不光段正淳愣住了,朱丹臣、古篤誠、傅思歸這“樵耕讀”三人也呆在了原地。
“沒錯,貧道道號通天。”
林棟微微一笑,面對四個呆滯的人,淡淡地繼續(xù)道:“想來四位都為貧道這名字而驚訝吧?但其實不必那么驚訝,貧道既然敢自號通天,便有其道理所在。”
“哦?”
“段某倒是想問問,通天道長自何處而來?又有何指教?”這一下,段正淳倒是來了興趣。
大理皇室確實較為崇佛,但那是因為天龍寺的存在。
劇情里,就連段延慶在出了事都想找天龍寺的枯榮大師主持公道,便足可見一斑了。
而天龍寺里除了枯榮大師這么一個段氏宗親之外,還有段正明的堂兄上明帝。
僅從這一點來說,那就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和尚廟了。
除了這一點之外,其實還有一段劇情也可以側面證明大理的和尚地位。
在劇情里,段譽被關在地窖里時,段正明想要求救,但天龍寺終歸都是段家人,不太方便出面對付段延慶,他自己也不方便,因此只能就前去拈花寺請了黃眉僧。
如果只是這樣,其實什么也證明不了。
但只要看過作品的人,應該都還記得一點。
黃眉僧出山,并且愿意拋棄腳趾的原因,便在于段正明說了一句話。
段正明的那句話是:“明日起,我便頒令廢除鹽稅五年?!?br/> 而黃眉大師的回復,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他說:“賢弟造福萬民,老衲感激不盡?!?br/> 再之后,便是黃眉僧為贏段延慶一盤棋而廢掉腳趾的劇情了。
問題來了。
鹽不鹽稅跟老百姓有半毛錢關系嗎?
其他人也就不說了,此處僅以乞丐皇帝對張士誠的恨意為代表,便可知鹽稅跟老百姓屁關系都沒有了,而且還是害人不淺的東西。
現代人無法理解,因為在現代一袋鹽只要一塊錢,還是幾十年一點點漲起來的。
在古代里,一小塊鹽說大不大,既不能安邦定國,又不能發(fā)家致富。
但說小也絕不算小,它販賣出去,足以讓普通老百姓踏踏實實過個小半年,天天吃飽喝足絕無問題。
所以鹽稅壓根就不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夠資格從中漁利的人,都是當前時代里絕對的權貴。
拈花寺黃眉僧尚且如此,更就不要說天龍寺了。
林棟甚至懷疑,表面上的上德帝(段延慶之父)、上明帝(段正明堂兄)、保定帝(段正明)等人,其實不過都是傀儡,真正掌握大權的,很可能是廟里的那些和尚。
由此,也可以做出兩個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