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將李參騎著戰(zhàn)馬一頭扎進壕溝中后,在戰(zhàn)馬、鐵甲與刀矛間拼命往回游,妄圖爬上岸逃跑。
壕溝雖然并不很寬,但西沿很高,人馬爬不上去,掉入溝中時被嗆了很多血水,又處于極度驚恐中,雖然狗急能跳墻,但太混亂,太擁擠,手腳太疲軟,哪有可能爬上去?只能被戰(zhàn)馬、鐵甲、刀矛裹挾著往東而去。李參非常剽悍,力氣比普通士兵大了很多,但在混亂中臉手臂等仍然被尖銳器物割傷,河流東側(cè)水面與地面平齊,李參剛剛拖著沉重鎧甲爬上岸,一支明晃晃長矛尖就正對著他的臉。
李參癱趴在水里,哀嘆,完了。
對手是誰?用了什么神器?陶謙哪會有這種智慧?皇甫嵩嗎?絕對不可能。
李參清楚,任何的反抗都是徒勞,在矛尖后穿著便服士兵的喝斥聲中,只能束手就擒。
張龍和王越騎著戰(zhàn)馬在岸上來回跑著,指揮隊伍快速抓俘虜,假如遇到反抗者,立即格殺。
張羽仍然騎著紫電寶馬站在山岡上,雪白的衣袍在陽光照射下,泛著神圣光芒。
逃遠了的陶謙,發(fā)現(xiàn)敵騎并沒有追上去,自己的步兵也沒有潰散,感覺非常好奇,他命令隊伍停下。
陶謙觀察了一會后,滿懷好奇之心,命令隊伍慢慢向山岡靠近。
陶謙很遠就看見一隊隊俘虜正被張羽的兵押下山岡,一隊隊的戰(zhàn)馬被趕下來,圍在一起。
陶謙如墜夢中,哪敢相信所見?
陶謙看山岡兩側(cè),自己的步兵并沒有亂,仍然在山岡兩側(cè)擺著防御隊形。
陶謙雙腿夾馬腹,催馬跑起來。
陶謙來到山岡下,抓住一個張羽的兵問:“你們在干什么?”
那個兵大笑說:“都尉大人,我們正奉主公之命抓俘虜?!?br/> 陶謙不得不相信事實,張羽取得了偉大勝利,叛將李參被徹底打敗了。
陶謙看張羽的兵,仍然是過去的兵,全都穿著便服,哪象訓練有素模樣?只有兩種武器,一種是長弓,一種是長矛。
陶謙的眉頭緊緊鎖著,張羽使用這種兵,怎么可能打得敗強大的西涼鐵騎?
李參鐵騎有三千的??!朝廷大軍的騎兵假如沒有一萬,就根本不可能是其對手??墒鞘聦嵤菑堄饎倮?,西涼叛將李參全軍覆沒了。
陶謙不由對張羽肅然起敬,他催馬跑上山岡后,突然發(fā)現(xiàn),山岡下竟然憑空出現(xiàn)了一條河流。這是怎么回事?哪來的河流?剛才引敵過來時都沒有河流呀!
陶謙蒙了!
陶謙恍恍惚惚跳下馬,來到張羽馬前,躬身說:“將軍,我已完成誘敵使命,前來向您復命?!?br/> 陶謙畢竟是大儒,是滿腹學問之徒,說話很講究。張羽取得大勝,他陶謙也有誘敵功勞。
張羽沒有下馬,因為陶謙的軍職比他低了很多,他沒有必要過于謙虛,張羽朗笑說:“陶都尉,你誘敵有功,這功勞我會上報車騎將軍和朝廷?!?br/> 陶謙大喜,眉開眼笑說:“多謝平南將軍。”
張羽說:“請協(xié)助我抓俘虜,并把繳獲運回美陽?!?br/> 陶謙躬身大聲說諾。
張羽知道陶謙將來會先當徐州刺史,又當徐州牧,也是一方諸候。陶謙如此恭順,讓張羽覺得非常好笑。陶謙雖然將來會當徐州牧,但只是當了劉備、呂布和曹操等的陪襯。在浩蕩歷史進程中,陶謙并沒有多大亮眼作為。這人搞學問也許是把好手,當諸候就屬于拔苗助長。
張龍押著一位高大威猛將軍過來,張羽仍然沒有下馬,敵將穿著的鎧甲布滿了鐵銹,大量的水從褲管流出,臉上有多道新鮮傷痕。
張羽心中有數(shù)了,這人可能就是李參,假如地位稍低,沒有這種氣場,張龍也不會親自押來。
敵將來到張羽面前,并沒有下跪,他大聲說:“我乃隴西郡太守李參,字相如,隨韓遂邊章等起事,目的是清君側(cè),消滅天子身旁禍國殃民閹黨?!?br/> “清君側(cè)”這個口號與行為貌視很正當,歷史上蕃王作亂,打的也是這種旗號。
當張羽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叛將隴西郡太守李參,不由大喜,這位可是叛軍中的主要將領(lǐng),張羽前來目的只是搶戰(zhàn)馬,沒想到此戰(zhàn)竟然抓獲了這么重要的人物。
張羽才不管“清君側(cè)”口號與行為正當于否,只關(guān)注系統(tǒng)允不允許自己抓歷史人物,看來李參在歷史上影響并不大,系統(tǒng)并沒有任何提示。這種人屬于陰溝里的泥鰍,翻不了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