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跟溫侍郎相處的時間還有謝勛潛移默化的灌輸,秦裕朗慢慢的對如今的朝局也有了一些了解。
當今圣上如今已是到了知天命的了,膝下的皇子公主健康長成的不少,中宮雖無嫡子,只有一個嫡公主,安陽公主。但是因為是中宮嫡出,頗得盛寵。
剩下的皇子們按說就都是庶出的,大皇子封璟占了一個長,生母卻只是一個嬪位的。
二皇子封驊是德妃所出,德妃乃是忠勇侯府的嫡女,將門出身,忠勇候戰(zhàn)功彪炳,在軍中的威望甚高。
三皇子封挐生母是卑賤的宮女,難產(chǎn)剩下皇子后就死了,三皇子被抱給無子的許妃撫養(yǎng)。
四皇子封玨跟二公主綏陽公主是惠妃所出,安平侯府的嫡女,舅母尤氏的親姐姐。
五皇子封濼跟三公主汝陽公主是龍鳳胎,生母是當今寵愛的妃嬪舒昭儀所出,不過出身比較低,曾經(jīng)是宮中歌舞坊的舞女。
六皇子四歲時夭折,七皇子跟八皇子年紀都還小,生母也是位份比較低的,七皇子是梁才人所出,八皇子是慧美人所出,母家也都是小門戶的人家。
皇子多了,龍椅只有一把,自然就有競爭了,既然沒有嫡皇子,大家都是庶子,就看誰的本事大,就能登頂稱皇。
秦裕朗突然想到之前在天香樓的雅間,輔國公府的文宣還有那個定安侯府的陳修。
輔國公府是皇后的娘家,雖說中宮沒有誕下嫡子,但是帝后和睦,感情甚篤,文家也一向是擁護皇帝。如今的老國公是皇帝的岳丈,輔國公世子跟當今還有一段伴讀的情誼,所以說將來無論哪個皇子繼位,輔國公府的地位都是穩(wěn)穩(wěn)的。
那個陳修,定安侯府的大公子,關(guān)于定安侯府,秦裕朗回來后從溫駿明那里了解了一些,聽完覺得還真是人生處處有狗血的劇情。
現(xiàn)今的定安侯陳喆在先定安候戰(zhàn)死沙場的時候還是一孩童,先帝為了安撫定安侯府下旨讓不到十歲的陳喆襲了爵位。
定安侯府幾代人都是一脈單傳,老侯爺去世后,陳喆這一獨苗苗可以說是在后宅婦人的手里長大,侯夫人對這單傳的血脈,是溺寵無比,就怕摔著磕碰著,所以等到陳喆長成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擔的公子哥,曾經(jīng)以武傳家的定安侯府,唯一的血脈,別說是上陣殺敵了,就是殺個雞都不敢。
世家中多少人為之可惜,也有不少人幸災(zāi)樂禍,定安候府也日漸敗落,門庭冷落,如今也就是維持著表面的風光。
陳修是陳喆娶妻后生下的嫡長子,上梁不正下梁歪,陳修十四五歲的時候也是京城聞名的紈绔,吃喝玩樂,游手好閑的。
如果說沒有后來的事,可能陳修估計也就是照著他老子陳喆的路走著。
陳喆這輩子可能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讓定安侯府不再是一脈單傳,在陳修五歲的時候,陳喆的原配嫡妻病逝了,之后陳喆在妻子的熱孝內(nèi)迅速的續(xù)了弦娶了繼室。
俗話說,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在后娘生了兒子后,陳修的地位一落千丈。
唯一庇佑自己的祖母在陳修十六歲那年去世了,后娘生的弟弟長大了,陳修這個嫡長子就礙事了。
到最后陳修的名聲在京城之中可以說是臭不可聞了,陳喆眼里除了小兒子,對這個原配的兒子也是不放在心上,終于在枕邊人的枕邊風跟陷害下,把嫡長子逼得離家出走了。
沒人知道陳修到底離開定安侯府之后去了哪里,只知道幾年后再次出現(xiàn)的陳修,搖身一變成了西北軍的副將,一身煞氣,高大的身姿跟冷冽的眼神,跟昔日的紈绔公子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秦裕朗覺得有趣的是,陳修跟輔國公府的文宣看上去交情不錯,輔國公府是中宮文皇后的娘家,中宮沒有皇子,又是忠實的?;庶h,陳修跟定安候父子關(guān)系不睦,按理說定安候府的世子之位應(yīng)該是作為嫡長子的陳修的,可是定安候至今都沒有想要為嫡子上書請封的意思,而定安候如今的妻子是德妃旁支的堂妹,看上去是站在二皇子一派的,有傳聞?wù)f定安候是要把世子之位留給繼室所出的幼子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