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車間內(nèi)。
一臺并不算大的機器,占地面積僅僅六個平方米,以加工中心而言,這是微型的。
就這臺機器一周,光是桌子擺了四十張,畫圖臺八張,金屬工作臺四張,沙發(fā)十六張單人,八張長沙發(fā),行軍床五十張。
李三炮雙手交叉抱在胸口站在中間。
然后是京兆交大機電教授封遇春,西軍電光學教授林鶴鳴,京兆交大計算機教授喬立志,工大機械理論學教授伍千野。還有一位,京兆交大的賀秋豐,材料學教授,他今晚沒在,因為他要去學校實驗室驗求證幾組數(shù)據(jù)。
再往外一圈,張建國的徒弟王小熊,張建國的三師弟孟浩,封遇春的博士生……
里三圈、外三圈,這里已經(jīng)站滿了人。
工作臺前,黎東,也就是李三炮的二徒弟,今年四十歲了,比張建國年齡大,但他跟李三炮學習卻比張建國晚兩年。
八級車工,工電廠的高級技工,也是工電廠的寶貝。
趙放一直捧著一個記錄本跑前跑后,他現(xiàn)在是黎東的徒弟了。
完成所有的測試,裝具檢查之后,黎東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
“師傅,我這邊好了?!?br/> 李三炮轉過身:“伍教授、喬教授。”
“恩?!蔽榍б拜p輕一揮手:“各組開始記錄,第七次試機。”
坐在辦公桌旁博士生們開始緊張起來,他們面前擺著一臺臺電視,這些電視充當監(jiān)視器了,將各種數(shù)據(jù)會傳到電視屏幕上。因為電腦,只有一臺,可以說個世界家用級別最頂尖的,單價要近好幾千美刀。
機器動了起來。
這次的任務是在一塊方鋁錠上一次性雕出一匹馬的浮雕來。
所有的加工流程是李三炮仔細思考,喬教授的學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敲出來的。眼下這臺加工中心與白昊最初的設計已經(jīng)有所區(qū)別,是林教授不眠不休帶著學生們在白昊那設計圖上改進的。
眼下,所有的進刀數(shù)據(jù)都是小數(shù)點后四位數(shù),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米的數(shù)度。
這是獨臂林鶴鳴帶著學生們趕工出來的光柵尺。
太難了。
整個九分廠的車間內(nèi),全是熊貓眼,就算讓你去睡覺,也沒誰能安心躺在床上,這也是為什么白昊幾天不見人,而且穿的不再光鮮,開始包著棉大衣活動了。
實在困到不行,就靠在沙發(fā)上睡一會,醒了就加入工作中。
跟著白昊進來的呂大才盯著只看了一分鐘,突然向前幾步,卟通一下跪在地上,眼淚如的泉水一樣的涌了出來。
四軸,這是四軸加工中心。
夏國想擁有,卻完全沒有的設備。呂大才參觀過倭島的,漂亮國的,地堡國的,可這些國家達成一個聯(lián)盟,根本不會把這種高級設備賣給夏國,就算是參觀也只讓在玻璃窗外遠遠的看上一眼。
這臺四軸,白昊知道已經(jīng)成了。
只是李三炮以及四位教授要更多的數(shù)據(jù),更多的研究資料,他們?yōu)榈氖菍⑦@一技術研究透,讓四軸變成一種可以量產(chǎn)的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