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肖軍會晤的結果及天選大會的各項意見匯總,天選計劃最后的決定,派出5艘飛船分不同方向飛往小行星帶,將小行星帶近距離觀察的數據帶回地球,另外,為了證實小行星帶處被渡波文明以往屏蔽的情況,5艘飛船均會突破小行星帶,探知小行星帶外是否有巨量的其他地外文明的信息。
為了保證飛行時效,這5艘飛船均進行不載人飛行,這趟太空旅程,全部是地面提前預設飛行參數,并將飛行過程中的狀態(tài)及數據進行全部記錄。林覺遠將飛行推動裝置進行了再次效能提升,已經能夠滿足飛船三個月就抵達小星系帶的飛行動力能力。
為了更好的控制無人飛船,5艘飛船分別對應5個地面艦長,艦長可以在飛船抵達小行星帶的時候,具體調整飛船的行動參數,進而穿過小行星帶或者在小行星帶附近,找到更多宇宙文明的信息。這五位艦長分別是肖軍、林珊、周沖、奚希、官天。肖軍選擇的飛船飛行方向還是上次會晤的地點,他也想知道并確定,自己離開時候看到的小行星爆炸是否真的是幻象。
經過緊張的設計制造,生產調試,最后通過了全面的檢測后,5艘無人飛船很快離開地球,向外太空飛馳而去,與渡波文明會晤后觀測數據及會晤內容一切的矛盾,即將揭開神秘面紗,天選計劃同時將肖軍會晤的細節(jié)及天選大會的議題,向全球大眾進行了解說,全球范圍經歷了撞擊事件后,人們普遍接受度很高,大眾也開始充分相信,天選計劃所做的決定,渡波文明被少量的人群供奉起來,成了類似宗教的信仰。
天選計劃在進行重返小行星帶的計劃同時,開始著手調動資源進行另外兩項工程,第一是地球生命離地太空旅行能力研究,第二是進化生物學和社會學結合解構。
第一項研究,是直指渡波文明在會晤中提到的,地球文明具備的,而四分之一銀河系中其他文明還暫時不具備的能力,也是地球生命能夠進行太空旅行的能力,現在地球需要依賴及好好把握的能力。
第二項研究,是結合地球已知的進化生物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于不用進化階段的生物能力進行解讀,對于它們的進化訴求,及生存發(fā)展動因和生物社會構成進行全面研究,給予人類,不同生物進化階段生存空間及方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