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鏡頭中,楚望仙圍繞著石碑環(huán)繞而看,直播間鬧哄哄的。
【這么牛逼,到底怎么回事,大仙快說。】
【是啊,都急死了,最煩半頭話。】
站于石碑背面,楚望仙的話語傳來。
“《后漢書|竇憲傳》載:永元元年,拜憲車騎將軍……發(fā)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余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這段記載,是史書中關于東漢竇憲大敗匈奴,立下封燕然山銘的記載?!?br/> 楚望仙雙眸現(xiàn)出神往之色,仿佛回溯時光說道:“又過兩年,永元三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里進攻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單于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虜北單于皇太后,北單于倉皇逃竄不知所終?!?br/> “這也是史書中最后一次記載匈奴國的蹤跡,匈奴國的蹤跡,只有從國外的資料中找到蛛絲馬跡?!?br/> “依據(jù)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說法,當時“這些從獲勝的敵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轉(zhuǎn)而向西方進軍”的戰(zhàn)略。他們先是長途奔襲到歐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帶,接著又同這里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繼續(xù)向西侵襲,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這個古老帝國“在眾多‘蠻族’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一朝覆亡。”
“合理的推論是,匈奴人一路逃到了歐洲,三百多年后,匈奴人之王上帝之鞭阿提拉摧毀了羅馬帝國的根基?!?br/> 【原來竇憲這么牛逼!】
【漢兵就是牛逼,比羅馬軍團厲害。】
鏡頭前,楚望仙平穩(wěn)的語氣陡然一轉(zhuǎn),變得騰騰殺氣。
“竇憲破匈奴第二年,漢和帝指竇憲預謀反,迫其自殺?!?br/> “《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收捕疊、磊、璜、舉,皆下獄誅……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路由長沙,逼瑰令自殺?!?br/> “滿紙皆是下獄誅,迫自殺,竇憲勢力,誅殺的干干凈凈,連寫下《漢書》的班固也被牽連誅殺。立下如此大功,結果隔年滅門,史書上更是輕描淡寫?!?br/> “你們知道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之事跡,卻少有人知道竇憲做了何等驚天動地的大事?!?br/> 【楚大仙,這個竇憲,又是炎帝一系的人嗎?】
【這又是炎黃兩系內(nèi)斗嗎?大仙,解釋一下唄,你要是能解釋清楚,我就服氣?!?br/> “史書中,并無證據(jù)直推出竇憲是炎帝一系的人,但從史料之中,卻可以反推出竇憲,應該是炎帝一系的人?!?br/> 鏡頭前,靈光照出了楚望仙的半張臉,他理了理思路,雙眸變得深邃,開始說道:“竇是小姓,但漢朝,有三位竇太后,都曾掌握權力?!?br/> “第一位竇太后,西漢孝文竇太后,竇漪房,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一直到漢武帝建元六年才去世?!?br/> “若說竇漪房促成炎黃兩系聯(lián)合,從邏輯上也說的過去。漢武帝前期,是她在把握朝政。史書文景之治是漢之盛世,為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br/> “在她死后,漢武帝時,炎黃兩系起初合作,但后期裂痕越來越大,直至巫蠱之禍幾被掃除干凈,最后是炎帝一系的霍光來收拾殘局?!?br/> “不過二十年后,霍光一家也被漢宣帝滿門誅殺,牽連上千家族被滅,炎帝一席再被重創(chuàng)。”
“但甘露三年,漢宣帝紀念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并為了表示尊重,獨獨不寫出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br/> “歷史難窺全貌,漢宣帝知道霍光功績,但又不得不殺光霍光一族,恐怕是因為此乃炎黃兩系之爭,也非一兩人的意志可以左右。”
楚望仙整理思維,繼續(xù)長篇累牘講述著,對眾人來說是陌生的歷史。
“兩百年后,第二位竇太后,東漢章德竇太后,是漢章帝皇后,漢和帝養(yǎng)母,更重要的是,他是滅亡匈奴之竇憲的妹妹?!?br/> “要掃除匈奴,滅亡匈奴國,必須是炎黃合力。竇憲滅亡匈奴國,豈是輕而易舉的?但竇憲也難逃一亡,自此東漢國事每況愈下。”
“縱觀西漢和東漢對外鼎盛之時,都是兩位竇太后在位之時,這應是炎黃兩系合作之典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