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里的氣氛正在發(fā)生微妙變化,大臣們最初保持沉默,往往一問三不知,看似無能,其實是在給太后一個下馬威,讓她明白朝廷離不開大臣,等到齊王敗局已定,大臣們變得活躍,爭相獻計,以顯示自己并非真的無能,現(xiàn)在,他們開始互相警惕、互相提防,說話越來越小心,以免成為齊王的下一個陪死者。
掌權(quán)者對叛逆行為向來沒有容忍度,采取報復手段時絕不留情,歷朝歷代如此,某些皇帝甚至會對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叛逆大開殺戒,這種事情大臣們都能接受,有時候還會借機鏟除異己。
太后的野心卻超過了之前的大多數(shù)帝王,在發(fā)布一道表面寬大的詔書之后,她對捉拿齊王余黨的監(jiān)督就一直沒有放松,還有越來越嚴的趨勢,就連最為嚴苛的酷吏也不能令太后滿意,她不停地追問細節(jié)、下達新旨,要求將每一位參與叛逆的人挖出來,生要見人、死要見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誰也不能受到豁免。
最讓大臣們感到不安的是,勤政殿里迎來了新人。
勤政殿是議政、擬旨的地方,能來這里辦公,意味著進入權(quán)力的核心圈,人數(shù)沒有定員,少則一人,多則十幾人,通常來說宰相必定是其中之一,然后是皇帝指定的其他大臣。
從桓帝登基之日起,勤政殿里的格局就沒怎么變過,武帝選中的五名顧命大臣成為這里的??停袝r也會召來其他大臣,都是為了解決某一事,事畢遣散。
上官虛是太后的哥哥,一步登天成為南軍大司馬,在勤政殿也只是待了幾天就去常駐軍營,太傅崔宏和右巡御史申明志奉命離京,另有大臣臨時替代,早晚還是會離開,算不得正員。
太后打破舊格局,引來一位新人。
韓孺子認得的大臣不多,此人算是一位,禮部尚書元九鼎,曾經(jīng)親自向皇帝演示登基之禮,并接受了皇帝的第一份“密詔”——轉(zhuǎn)頭他就將紙條交給了太監(jiān)楊奉。
元九鼎消失了一段時間,韓孺子還以為他受到了打壓,沒想到反而平步青云,成為太后信任的大臣。
作為一名新人,元九鼎很少說話,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點頭,可其他幾名大臣卻感到如芒在背,心里清楚得很,有新人進來,恐怕就得有舊人出去。
韓孺子在勤政殿里只是象征性地坐一會,通常不超過兩刻鐘,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也能感受到大臣們之間的緊張與猜疑。
太后壓迫得太緊,或許真有許多大臣支持皇帝,他想,心中更踏實一些。
皇太妃也在,經(jīng)常從聽政閣里走出來,替太后詢問幾個細節(jié),給中司監(jiān)景耀送去一摞摞詔書。景耀的位置就在聽政閣門口,守著一張桌子,寶璽擺在上面。
韓孺子的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佩服皇太妃,她沒流露出任何緊張,隨手將詔書放下,等景耀蓋過璽章,再隨手拿起,粗略地檢查一遍,交給不同的太監(jiān),太監(jiān)再轉(zhuǎn)給大臣,大臣也要檢查一遍,然后由書吏繼續(xù)檢查,沒有問題之后才送到殿外分發(fā)給相關(guān)衙門。
除了聽政閣里的太后,殿內(nèi)每個人的動作都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韓孺子想不透皇太妃怎么才能瞞天過海。
很快,韓孺子不再關(guān)心皇太妃和元九鼎,今天,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皇帝在勤政殿里只是件擺設(shè),很少受到關(guān)注,只有新人才會忍不住偶爾向皇帝那邊望一眼。
禮部尚書元九鼎在一次快速掃視中,發(fā)現(xiàn)了異常,他沒敢吱聲,馬上收回目光,繼續(xù)嗯嗯地點頭,可心中的疑惑與好奇已經(jīng)生根,由不得他無動于衷,于是又望了第二眼、第三眼,覺得自己再也不能裝糊涂了。
元九鼎用手指戳身邊的吏部尚書馮舉,“陛下……”
馮舉很不耐煩,可是朝寶座的方向望了一眼之后,他也不能保持鎮(zhèn)定了,于是戳另一邊的兵馬大都督韓星,韓星立刻伸手去戳宰相殷無害。
殷無害定力深厚,就像沒有感覺一樣,還在念叨兩個字詞之間的區(qū)別,直到被戳了三次,才緩緩轉(zhuǎn)身,抬頭望去,瞇著雙眼,半天沒反應。
大臣們都不吱聲,可他們的怪異行為引起了太監(jiān)的注意。
勤政殿里一度有過許多太監(jiān),環(huán)繞著皇帝,不許大臣接近,如今已經(jīng)少多了,只剩寥寥七八人,還沒有殿內(nèi)的書吏多,對皇帝仍負看護之責。
左吉很少進勤政殿,離皇帝最近的是名中年太監(jiān),回頭看了一眼,嚇了一大跳,腿一軟,差點坐倒在地上,隨即發(fā)出孩童般的叫聲:“啊……景公、景公。”
終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皇帝。
皇帝在流汗,雖已入夏,殿內(nèi)卻還涼爽,皇帝臉上如豆粒般大小的汗珠,肯定不是炎熱造成的。
大臣能裝糊涂,景耀不能,先是揮手命一名太監(jiān)去通知太后,自己匆匆跑到皇帝身邊,用一種奇怪的語氣問道:“陛下……不舒服嗎?”
韓孺子捂著腹部,啞聲道:“肚子疼。”
“肚子……怎么會疼?”景耀的聲音發(fā)顫了,萬一皇帝的疼痛是某人故意造成的,他離得這么近可就是一個巨大錯誤,萬一皇帝真的倒在這勤政殿里,又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不知自己還能不能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