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事陷入了僵局,諸侯聯(lián)軍五路并進,但卻都遭到了漢軍的阻攔,短時間內(nèi)休想有所突破。眼看著戰(zhàn)事向著拼消耗的方向發(fā)展,周瑜、孫策等人心急如焚,因為要是光拼家底,己方耗不過對手。
也就在眾人束手的時候,之前一向被人詬病的劉備動手了。也不知劉備這是抽了什么瘋,之前龜縮在荊南不肯輕動,這時卻主動出擊,率軍過江攻打江陵。不過為了確保荊南軍順利過江,荊南水軍損失頗重,短時間內(nèi)是沒辦法再起應有的作用。也就是說,劉備這回過江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破釜沉舟,死戰(zhàn)不退。
面對劉備的突然奮起,江陵的徐庶、文聘差點被打懵了,好在江陵本就是荊州囤積物資的重地,經(jīng)過近一年的準備,城內(nèi)更是物資充沛,絲毫不擔心被人圍困。而劉備在發(fā)現(xiàn)江陵無望攻破以后也不糾纏,轉(zhuǎn)而大軍掉頭趕往夷陵與先前過江的張飛、諸葛亮匯合。
白帝城早在六年前就叫漢軍收復,在得知漢安軍趙云、司馬懿率部趕到白帝城后,劉備也命諸葛亮、張飛率部三萬過江與之對峙。這次劉備親至,可說是將荊南的家底盡數(shù)拿出,合兵之后,人馬達到十二萬。
漢安軍五萬,江陵守軍四萬,水軍三萬,在人數(shù)上雙方持平,但這戰(zhàn)力的差別就不是一樣了。漢軍這邊基本上都是年紀三十左右的壯年男子,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的磨煉,彼此之間的配合也默契。而劉備這邊,為了達到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劉備窮兵黷武,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幾乎一個都沒跑了,全被劉備拉進了隊伍??杉幢闶侨绱?,最終劉備軍的人數(shù)還是只跟漢軍持平。
無論是從兵員素質(zhì)、武器優(yōu)劣、士氣高低等等方面來看,都是漢軍占優(yōu),但劉備軍中有個諸葛亮,這就讓劉備這邊有了以弱勝強的可能。
諸葛亮很牛,演義里的諸葛亮智多近乎妖,哪怕是?;⑺抉R懿,最后也是靠拖字訣才硬生生耗死了諸葛亮。但此時的諸葛亮卻并非演義中的那個諸葛亮,雖然這個諸葛亮同樣很聰明,但與演義中相比,這個諸葛亮卻并沒有演義中那樣受到劉備的重用。
演義中的諸葛亮之所以能受到劉備的重用,那是諸葛亮出山以后接連為劉備解決了遇到的難題,從而讓劉備認可了諸葛亮的能力。但現(xiàn)在的諸葛亮,巴蜀沒有拿下不說,還折了關羽,劉備雖然依然信任諸葛亮,但卻不似演義中那樣把所有事情都托付給諸葛亮。
而與諸葛亮相比,他的對手司馬懿要明顯幸福得多。劉協(xié)舍得放權(quán),自任命趙云、司馬懿接掌漢安軍以來,對漢安軍的內(nèi)務幾乎就沒有插手過問過,這就給了趙云、司馬懿足夠發(fā)揮自己所長的空間。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趙云為人驍勇,司馬懿足智多謀,有他二人率領的漢安軍,所發(fā)揮出的戰(zhàn)力甚至比起前任主將黃忠在時要更強上幾分。至于別人擔心的擁兵自重的問題,劉協(xié)卻是絲毫不擔心,趙云為人忠義,不會背叛劉協(xié)。而司馬懿即便有異心,也不會有人愿意聽從。因為別看漢安軍的主將是趙云跟司馬懿,但軍中所需卻全部都是朝廷撥付,而且不僅僅是現(xiàn)役的那些將士歸朝廷管,就是那些陣亡以及退役的將士的后續(xù)生活保障,也都是朝廷負責。
當兵吃餉,天經(jīng)地義。每月所得的糧餉都是由朝廷撥付,從未拖欠,那些大頭兵自然知道應該效忠誰,又豈是幾句承諾或是些許好處就可以收買。而在發(fā)現(xiàn)“造反”無望以后,那些懷有野心的聰明人自然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劉協(xié)并不擔心眼下的朝廷還會出現(xiàn)諸侯割據(jù)的情況,此時的大漢已不是十年前的大漢,經(jīng)過荀彧、杜畿、鐘繇等文臣的努力,眼下的大漢百姓安居樂業(yè),雖不敢說已經(jīng)步入小康,但至少沒有了會被凍餓而死的可憐人。
但與生活在大漢治下的百姓相比,諸侯治下的百姓生活就要凄慘些了,尤其是此時已經(jīng)窮兵黷武的徐州以及荊南,大部分男子已經(jīng)上了戰(zhàn)場,留在家中的老弱婦孺不僅需要擔心親人的安危,還要承擔起支撐家庭的重擔。
四大諸侯都知道不能繼續(xù)任由朝廷發(fā)展壯大,時間拖得越久,對他們越是不利。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現(xiàn)存的四大諸侯才會暫時放下彼此的仇怨,聯(lián)手對抗朝廷。只是事實超出了他們的預想,即便是面對四路諸侯的齊攻,朝廷依舊顯得游刃有余。
戰(zhàn)前所定下的目標一個都沒實現(xiàn),全被漢軍給堵住了去路,無論是河北的袁熙還是徐州的曹操,亦或是江東的孫策,此時都難以有所建樹,唯一的希望,也就落到了荊南劉備的身上。
劉備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了打破眼前僵局的唯一希望,他出兵也是迫于無奈。馮習、張南的全軍覆沒,讓荊南的水上防線捉襟見肘。劉備不得不采納了諸葛亮的建議,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
十二萬人,已經(jīng)是劉備能夠拿出來的兵馬極限。
……
江陵城
“文長,你這個提議太冒險了。”文聘皺眉對魏延說道。
劉備過江,漢軍嚴陣以待,身在江陵的徐庶、文聘等人自然也要商議對策。魏延膽大包天,便在軍議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獨領一軍過江,殺入荊南。但文聘卻覺得孤軍深入有些太過冒險。
“仲業(yè),富貴險中求,眼下劉備率領大軍過江,荊南必定空虛,此時若是派軍過江,必能攪亂荊南,讓劉備軍心不穩(wěn)?!?br/> “可萬一這是劉備所行的一計呢?”徐庶忽然開口道。
見眾人看向自己,徐庶緩聲解釋道:“劉備不足懼,但其帳下的諸葛亮卻不能不小心。其人文韜武略皆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中其圈套。文長,眼下并非需要冒險之時,還是從長計議為好?!?br/> “元直,你這話我可不愛聽。什么叫不需要冒險,眼下戰(zhàn)事陷入僵局,正是我等想辦法破局,為主公排憂解難之時。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時候若是我等不冒險,那什么時候才冒險?”魏延不滿的反駁道。
“可奇襲荊南乃是孤軍深入,劉備即便領兵過江,可在荊南還是會留下一些兵馬。而我軍要是過江,人數(shù)不可能太多,若是不能速勝,反倒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文長,這些你都考慮過嗎?”徐庶聞言問道。
“當然有想過,而且我也不是光有匹夫之勇,只知好勇斗狠。此番過江,我準備以收買拉攏為主,刀兵相向為輔?!?br/> “哦,計將安出?”
“寇封?!蔽貉幼孕诺奶岬搅艘粋€人。
寇封本是劉備早些年前在長沙收的義子,改姓劉。后寇封投效朝廷,也就改回了本姓。六年前寇封受命鎮(zhèn)守江夏,關羽失利后向其求援遭到拒絕,導致關羽不得不冒險南下,最終自殺明志。關羽死后,寇封也就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協(xié)混了。但他的能力并不足以擔當軍中大將,劉協(xié)量才使用,將其調(diào)入文聘麾下,這幾年干的還不錯,已經(jīng)做到了副將的位置。
前番江陵水軍襲擊馮習、張南部,劉封留守大營,擊退了兩次李嚴派來試探江陵水軍虛實的攻擊。
“文長,你打算利用寇封的身份收買長沙豪強?”徐庶看著魏延問道。
“正是。元直,那些地方豪強是什么嘴臉,想必你比我更加清楚。忠義二字對他們而言只是借口,他們最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