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
天下諍臣以何人為首?
大明萬歷元年,當屬海瑞。
朱翊鈞笑著說道:“海瑞也,把海瑞召回朝堂任事,也可以平息清議?!?br/>
止黨爭之風,殺雞儆猴,把雒遵、景嵩、韓必顯削官身回籍閑住,算是警告,讓晉黨停止對譚綸的攻訐,對朝局穩(wěn)定,很有必要,那么將海瑞召回朝廷,兩難可以直解。
海瑞是懟皇帝寶具,最難受的應(yīng)該是皇帝了。
海瑞抬著棺材板,把嘉靖皇帝罵的狗血淋頭,嘉靖皇帝到底是沒舍得殺了海瑞,隆慶皇帝也沒舍得殺了海瑞,但是這樣的人,在朝堂之中,注定是不討喜的。
皇帝不喜歡,大臣們也不喜歡,刀子太鋒利,也容易割到自己,葛守禮這樣的刀子,才最最合適。
海瑞,唯獨科道言官、清流們喜歡。
海瑞罵嘉靖,就不罵隆慶了嗎?清流們幾次想把海瑞抬到都察院里,最終都未能成行。
科道言官救雒遵、景嵩、韓必顯,很正常,涉及了自己切身的利益,因言獲罪此事一開,言官還言什么?
把科道言官的海瑞抬到都察院,看看誰還敢說,皇帝不重視清流!
張居正的空白浮票,李太后沒看明白,馮保也看的似懂非懂,但是朱翊鈞非常明白。
張居正不能說,他作為內(nèi)閣首輔,本來就是對皇權(quán)形成了直接威脅,再把這把敢懟皇帝的寶具,海瑞海剛峰放在皇帝面前,海瑞一旦罵皇帝,群臣只會認為張居正要罵皇帝。
所以張居正只能留白。
李太后聽聞朱翊鈞的處置,眼前一亮,但是很快就升起了新的擔憂,這海瑞回朝,看到不務(wù)正業(yè)的小皇帝,怕是又要抬棺上諫了,到時候又是一堆的麻煩事。
李太后只想讓小皇帝順利長大,執(zhí)掌大權(quán),這些事兒,可以到皇帝親政后再做。
朱翊鈞喝完了梨水,笑著說道:“元輔先生今日講《帝鑒圖說》,講到了唐太宗和魏徵,貞觀十七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故,唐太宗涕淚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br/>
“朕就問元輔先生:魏徵輔弼唐太宗,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我大明朝直言敢諫當屬海瑞,有海筆架之稱,不畏懼權(quán)貴,為何海瑞至今仍然在家閑住,不得任事?”
“元輔先生只說:朝堂龍?zhí)痘⒀ǎ^剛易折。”
海瑞在上了《治安疏》后,嘉靖皇帝次年大行,隆慶皇帝登基大赦天下,海瑞從天牢里出來,做了通政司左通政,正四品。
隆慶三年,海瑞上奏言:隆慶皇帝神隱,不召見輔臣、不見廷臣,奏疏入宮如泥牛入海再無消息,這一封奏疏,也是泥牛入海,沒過多久,海瑞就被外放做了應(yīng)天巡撫。
海瑞真的只是一個清流,高談闊論之輩嗎?
海瑞到了應(yīng)天做巡撫,興利除害,請求整修吳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才形成了黃浦江,在此之前,松江府的吳淞江流域,皆是灘涂,而海瑞把這條吳淞江收拾的服服帖帖,松江府百姓人人稱頌。
能治水的臣子,大多數(shù)都不是什么高談闊論之徒。
海瑞收拾完了吳淞江、白茆河,就開始收拾徐階了。
徐階一共侵占了四十萬畝田,松江府少米田,而多棉田,徐階占的都是上等的膏腴之地,海瑞追究徐家侵占田畝,不留一點情面,也不給予優(yōu)待,該是多少就是多少,讓徐家清退所有田畝。
給事中戴鳳翔,上奏彈劾海瑞庇護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糧儲。
高拱把海瑞的差事并入了南京戶部衙門,逼海瑞致仕,海瑞至此隱退,回了海南瓊山老家閑住。
張居正不用海瑞,是知道海瑞這個人回朝任事,只有死路一條,海瑞不懂變通,回朝之后,怕是連回籍閑住都難。
海瑞嚴峻剛直,中外官員多次推薦,也不是真的看上了海瑞的名望,而是看上了海瑞的不懂變通,把海瑞抬回京師做那把利刃。
“若說真的要正朝綱、朗風氣,讓海瑞回朝最為恰當?!敝祚粹x極為肯定的說道。
朱翊鈞他真的不怕海瑞,科道言官們一直拱火把海瑞這么鋒利的一把刀,抬回來京師。
可到時候,真正受傷的,到底是誰?
老爹說過:只有魔法才能對付魔法。
李太后面色凝重的思考著。
大明皇帝要海瑞回朝任事,而當朝首輔張居正是個循吏,不是清流,他不太想用海瑞,不過是擔心海瑞把自己給折了罷了,張居正其實不怕海瑞。
李太后在考慮,是否讓海瑞是否回朝。
海瑞回朝指著小皇帝怒斥小皇帝不務(wù)正業(yè),十歲天子治天下,本就人心惶惶,海瑞這種清流中的頂流,再怒斥皇帝一頓,到時候,皇家的臉面丟了也就丟了,但是十歲人主,真的能承受得住這種風波?真出了事,又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