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打量了昌平公主好一會,等昌平公主和梅子排到跟前的時候,老者將手中的漏勺交給另外一個年輕的伙計,然后走到竹扁跟前:“這位太太,小老兒看您很面熟哎!”
??“章師傅,您還認(rèn)識我?”
??“怎么不認(rèn)識?您這么貴氣的人,在這條街上找不到第二個人。太太和孩子就喜歡吃我家的芝麻馓子酥,十幾年前——掐指一算,快有二十年了,太太經(jīng)常帶著孩子到我家來買芝麻馓子酥。”老人一邊說,一邊上下打量了一番站在昌平公主旁邊的程向東,“這位就是那個孩子吧!”
??“老人家,十幾年過去了,您的身子骨還這么硬朗。”
??“是?。⊥欣咸鞝?shù)母?。?br/>
??“老人家,我們母子倆就是來尋您家的芝麻馓子酥的,沒想到章師傅的店鋪還在。以前,你們做的是黑芝麻馓子酥?!?br/>
??“是?。啄昵?,我們又增加了白芝麻馓子酥。”
??“章師傅這么大年紀(jì),還在忙碌著呢。”
??“不做不行??!一大家子全指望我這個店鋪,我章家在這里做了三代,總不能在我手上丟掉吧!”
??“章師傅,生意還和過去一樣紅火吧!”
??“太太,您也看見了,感謝大家伙的幫襯和抬舉,生意才這么好?!崩先艘贿呎f一邊把一個年輕的姑娘招到身邊,“珍子,你裝兩袋馓子酥給這位太太——兩種各裝一袋,太太,今天,小老兒不要您的錢?!?br/>
??昌平公主看了看梅子,梅子從衣袖里面拿出一錠銀子放在柜臺上。
??老人趕忙拿起銀錠,想遞到梅子的手上:“太太,區(qū)區(qū)一點馓子酥,不值幾個銅板,千萬不要客氣?!?br/>
??梅子后退一步,老人沒有夠著梅子的手,便轉(zhuǎn)身走出柜臺,走到昌平公主和梅子跟前。
??“老人家,這點銀子,您老且收著,以后,我再來買的時候,您老不收錢就是了。”
??“這——這合適嗎?您現(xiàn)在還住在這附近嗎?”
??“老人家,不錯,我還住在這附近,今天,我們出來轉(zhuǎn)轉(zhuǎn),身上沒有帶零錢,您就收下吧!以后,我們的賬,您都記在板子上,到時候一起算,不就兩不相欠了?!辈焦鞒砗罂戳丝?,她的身后已經(jīng)排了十幾個人,“老人家,我們就不耽誤您老人家做生意了?!辈焦髡f完后,轉(zhuǎn)身朝街西走去,譚府老宅就在這條街的西頭,右拐向北走半盞茶的工夫就到了——十九年前,昌平公主每次到章記馓酥鋪來買馓子酥,都是從這條路來,然后沿著這條路打道回府的。
??老人和年輕的姑娘走進店鋪,繼續(xù)忙自己的事情——排隊的人越來越多。
??程向東回頭看了一下,章記馓酥鋪前的隊伍越來越長。
??昌平公主將一包馓子酥遞到程向東的手上:“琛兒,你嘗嘗是不是原來那個味道?”
??程向東打開袋口,從袋子里面捏了幾個馓子酥放進母親的口中,然后捏了幾個馓子酥放進自己的口中,就是這個味道,既香又脆且酥。這個味道,程向東想了很多年,始終無法具體描述,現(xiàn)在,他終于知道是什么味道了。時間過去了將近十九年,但馓子酥的味道始終沒有變。
??走到一個街口的時候,身后跑過來一個年輕的姑娘,她就是老人口中的珍子。
??珍子走到昌平公主的跟前,將用繩子系好的四包芝麻馓子酥遞到昌平公主的手上:“太太,這是我爺爺讓我交給您的?!?br/>
??“謝謝——謝謝你爺爺?!?br/>
??昌平公主的話還沒有說完,珍子就轉(zhuǎn)身跑回去了。
??出西街,右拐向北,走了不一會,就看見一座石拱橋,石拱橋的名字叫“鴛鴦橋”。
??“鴛鴦橋行”只能走人,不能行車。這正是程向東苦苦尋找的石拱橋。在橋的北邊,有一個比較空曠的廣場,廣場上停著很多馬車和板車,中間還有一些轎子——這大概就是最早的步行街吧!石橋上有很多級石街。
??程向然有一種莫名的沖動,他走上石階,站在平坦的橋中央。他看了看橋欄桿,橋欄桿上有很多石刻,程向東從橋下看到橋上,他一邊看,一邊摸,他看的、摸的是一只只不同模樣的小鳥,十九年前,他就是這么看、這么摸的。站在欄桿前,兒時的記憶全部復(fù)活。
??“琛兒,你是不是全想起來?”
??“娘,琛兒全想起來了,娘經(jīng)常帶著孩兒到這座橋上來,那時候,那時候,孩兒還沒有這橋欄桿高,孩兒每次來都要摸這些小鳥,母親還經(jīng)常抱著孩兒看橋下過往的船只。”
??程向東站在欄桿邊看了看河道兩岸,記憶中的東西逐步呈現(xiàn)出來,在河道的南北兩岸,有很多垂柳,其中一棵垂柳盤曲嶙峋,異常蒼老,這棵柳樹距離石橋有十幾步遠(yuǎn),柳樹下也停著一條大木船。
??程向東終于看到了他尋找了十二年的石橋、柳樹和木船。一個兩歲的小孩子的記憶里是不會儲存多少東西的,即使儲存了一些東西,也是凌亂不堪,模糊不清的,只有在那些凌亂、模糊的東西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時候——或者說被激活的時候,才可能慢慢變得具體、清晰和完整起來。
??程向東走下石橋,來到那棵老柳樹下,船的大小和程向東記憶中的那條木船差不多,是不是原來那條船,程向東無法確定,因為他記憶中的那條船非常模糊,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子的腦袋里面只會有物體的大致模樣,不可能具體到細(xì)節(jié)。
??一根船繩拴在柳樹的樹干上,船艙的底部汪著淺淺一點水。
??在距離柳樹十幾步的地方有一個小院子,小院子的門口,坐著一個彎腰駝背的、頭發(fā)全白的老太太、,老太太抄著雙手,坐在一個小板凳上看來來往往的行人,在程向東的記憶中,也有一個彎腰駝背的、頭發(fā)花白的老婦人,老婦人整日坐在門口,目送來來往往的船只。
??在距離橋洞十幾步的岸邊——在老槐樹的旁邊,有一個用毛竹搭起來的高臺,高臺的三分之一在水中,三分之二在岸上。程向東終于想起來了,這個用毛竹搭起來的高臺是捕魚人架網(wǎng)打魚的高臺。每年夏天,江水倒灌,河水猛漲的時候,在這個高臺上就會有一張很大的漁網(wǎng),漁網(wǎng)一落一起,漁網(wǎng)里面會跳動一些大大小小的魚,母親經(jīng)常抱著他站在橋欄桿邊看打魚人放網(wǎng)收網(wǎng)。
??在老太太后面的院墻里面靠著十幾根很長的毛竹,這些毛竹應(yīng)該就是打魚人用來架網(wǎng)的材料。這個院子應(yīng)該就是打魚人的家。
??昌平公主走到程向東的跟前:“琛兒,小時候,娘經(jīng)常抱著你到這座小石橋上來?!?br/>
??“母親,琛兒全想起來了,現(xiàn)在就差一樣?xùn)|西了?!?br/>
??“還差什么?”
??“在琛兒的記憶里還有一條石船。”
??“娘現(xiàn)在就領(lǐng)你去找那條石船?!?br/>
??離開鴛鴦橋,向北走一段時間,又向西走了一會,便看見一個高大氣派的門楣,在幾級臺階上有兩扇紅漆大門,大門上整齊地、勻稱地鑲嵌著幾排饅頭大小的銅鉚釘,門頭上方掛著一個很大的牌匾,牌匾上刻著“曾府”兩個醒目的楷體字。
??“琛兒,這就是譚家原來的老宅?!?br/>
??程向東仰臉看看高大的門頭,又看了看門頭兩邊高大的院墻,院墻里面有很多高大的樹木,不少樹的樹冠已經(jīng)伸到院墻外。
??在正門的東西兩邊還有兩個小一點的門,門楣下面沒有門檻,門前也沒有臺階,這兩個門應(yīng)該是走馬車——或者轎子的。
??這就是自己兩歲前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
??快走到院門口的時候,從后面過來一頂八抬紫衣大轎。轎子的旁邊跟著一個十五六歲的書童和兩個帶刀護衛(wèi)。
??轎子在大門前停下,不一會,從轎子里面走出一個頭戴銅盔,身穿鎧甲,腰掛長劍的人來。一個轎夫?qū)⑥I桿按到地上,書童將主人扶到轎桿外。
??歐陽大人大步流星走了過去:“曾大人,請留步。”
??曾大人轉(zhuǎn)身看了看身著微服的歐陽若愚,愣了一下,然后迎了上來:“歐陽兄,怎么是您?。∪粲扌植皇窃谇嘀荻n嗎?”
??兩個人一邊打招呼,一邊施禮。
??曾大人的年齡在五十五歲左右,嘴唇上有一抹濃黑的胡須,下巴上有一小把濃黑的美髯。
??“若愚兄,難道是皇上招你回京了?!?br/>
??“非也,曾大人,您看看這是誰啊!”
??昌平公主走到曾大人跟前:“曾大人,民婦有禮了?!?br/>
??“這——若愚兄,這位婦人是誰啊?”
??“曾大人再仔細(xì)看看?!?br/>
??曾大人認(rèn)真打量了一番,然后搖搖頭。
??“曾大人,她是昌平公主?。 ?br/>
??“昌平公主?當(dāng)真是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