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倒是沒惱了妹妹,耐心替她解惑。
“藥鋪是掛在孫學兄母親的名下,朝廷雖然有規(guī)定,商戶之子不可入仕。
但大家族不可能沒有產業(yè),所以就有了這般變通之法。”
方圓兒舉一反三,就道,“那咱家也可以把食肆掛在娘的名下啊。”
“咱們家同那些大戶比不了,暫時還是不要想太多,一步步來吧?!?br/> 趙金蓮開口攔了閨女,方老漢也是說道。
“是啊,還是先說建院子吧,西山腳下倒是個好地方,正好卡在官路和村子之間。
再往縣城去,也不過十幾里,無論去哪里都方便。
平日挖個菜,砍柴,上山就更是順腳兒了?!?br/> 家里人說的有道理,方圓兒也不好再堅持,但還是說道。
“暫時不開食肆也成,但到時候問問,把西山買下要用多少銀子。
到時候種些果樹,養(yǎng)上百十只雞往山上一攆,豈不是天天有雞蛋吃了?!?br/> 方家日子一向節(jié)儉,即便如今已經(jīng)得了幾百兩巨款,依舊沒有富人的想法。
聽方圓兒說買山頭兒,趙金蓮和方老漢第一反應還是反對。
但金子卻是拍手叫好,“好啊,我要吃蛋羹,我要吃蛋羹!”
“哎呀,這小子就是被他姑姑帶壞了。”
趙金蓮哭笑不得,扯了孫兒做到懷里。但這么一打岔,再想想滿山遍野跑母雞,都是自家的。
隨便一個草叢都有雞蛋撿,她也是向往。
于是,她就含糊應道,“等去縣衙問問再說吧?!?br/> 方圓兒泄了氣,很是有些沮喪。
劉氏和王氏忙完活計剛剛進屋,也聽了幾句。
見此,王氏就趕緊給嫂子使眼色,笑著扯了小姑說道。
“小妹,難得咱們家里人湊得全,晚上不如就包餃子吧。
方才聽你說起來,還挺饞的慌。
就算以后開食肆,咱們自家人總要先嘗嘗味道啊?!?br/> 提起餃子,方圓兒本來已經(jīng)鼓鼓的肚子,居然又有幾分躁動,惹得她立刻打起精神。
“好啊,嫂子,時間還早,咱們多準備幾樣餡兒?!?br/> “成,都聽你的?!?br/> 妯娌兩個哄著小姑子去了灶間,不時傳出說笑聲,分外的親近和氣。
做父母的,盼得也不過就是兒女額和睦,家宅安寧。
自然,方老漢和趙金蓮也是笑的合不攏嘴。
方玉就道,“爹,娘,我會找人打聽一下。
若是西山要價不高,就買下來好了,難得小妹主動開口要東西。
這幾年為了供我讀書,小妹日夜繡活兒不離手,吃了不少辛苦。
再說,家里這次得了這么多銀子,也是小妹的功勞?!?br/> 方老大和方老二不知妹妹的神奇本事,還以為是妹妹上山尋玉佩才遇到了山參。
他們兩人也同樣疼妹妹,就幫腔道。
“是啊,爹,娘,山地都是寶,買了肯定沒有壞處?!?br/> “好吧,我和你爹老了,到底見識差一些。
你們三兄弟都同意,那就好好打聽一下再說?!?br/> 趙金蓮終于松了口,至于方老漢,大半都聽媳婦兒的話。
因為方圓兒這個大胃王,劉氏王氏,外加后來一起幫忙的趙金蓮,足足忙了一下午。
包了四種餡料兒,一千多個餃子。
天色黑透的時候,堂屋里點起了油燈。
一家人借著昏黃溫暖的燈光,圍著大盆小盤子,就吃上了白胖兒的餃子。
老老少少夾了餃子,一口咬下去,都是驚喜之極。
“這餃子也太好了,放什么東西了!”
“是啊,簡直太鮮美了。這是綠瓜、木耳、雞蛋,居然還能做餃子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