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忽然問我們是否知道方孝孺,趙五爺聳著鼻頭說:“方孝孺是誰?哪個道上的朋友,老子沒聽說過,報上名號,有時間會會他!”
五爺讀書少,又會錯了意,以為是方孝孺從中作梗,才有了今天的誤會,便一連叫嚷著要找他算賬。
方詩堯立即拉下臉去,面色很是不善。族長萬般尷尬,在苦苦隱忍心頭之氣。方詩雅也是冷眼相向,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我慌忙說道:“五爺,你別瞎說!方孝孺是歷史名人,你到哪里會他去?”
族長嘆息一聲,又喝完一大杯酒,趁著幾分酒意,說出了一段令人唏噓落淚的故事。
原來當(dāng)初朱棣奪取了建文帝的江山,逼迫方孝孺給他寫即位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被誅滅了十族。
古往今來,伴君如伴虎,歷史上被滅族的名人重臣不計其數(shù)。唯獨(dú)方孝孺最為慘烈,開創(chuàng)了被誅滅十族的先河。
這種先河并不值得為之榮耀,它慘絕人寰,駭人聽聞,乃是萬惡的皇權(quán)制度的罪證!
朱棣一生無論有多少豐功偉績,一旦提起這件事,都要被后世之人唾罵,這是他永遠(yuǎn)洗刷不了的恥辱和污點(diǎn)!
方孝孺由此在歷史上贏得了響亮的名聲,尤其是民國時期,許多大知識分子都對他贊不絕口,稱他彰顯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
這段歷史廣為人知,如今在族長黯然的敘述中,更加讓人為之潸然。但接下來族長的敘述,則驚得我們目瞪口呆。
方孝孺在南京城破之前,已經(jīng)預(yù)料到自己下場慘然,便找到自己的堂弟,讓他帶著一個匣子逃出南京。
那堂弟先是帶著妻兒潛逃至東海一座小島上隱居起來,歷經(jīng)幾十年,待風(fēng)波日漸平息,才舉家回到大陸,最終在海寧落了根。
為了紀(jì)念在滅族之禍中死去的十族先人,他們便將落腳之處改名為“十族坡”。但為了掩人耳目,又將十族坡喚作“十祖坡”。
以后幾百年,大明王朝滅亡了,大清民國也都相繼傾覆,方氏家族卻一代又一代繁衍下來,形成了海寧一個根基深固的大家族。
我聽到此處,不由得感慨萬千,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在人類的生存意志面前,一切成王敗寇都是歷史煙云了。
老煙槍聽得兩眼光亮,說道:“沒想到這十祖坡還有這來歷,可歌可泣??!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發(fā)展的推動者。”
五爺這回倒是很聰明,急忙問族長道:“你提到那個匣子里面,是不是裝著一張人皮?”
族長對方詩雅點(diǎn)點(diǎn)頭,就見她從大衣下取出一個黑色匣子,恭恭敬敬捧在手里,遞給我們觀看。
趙五爺伸手打開匣子,見里面果然有一張人皮,叫道:“奇怪,我祖上傳下來的人皮,也是放在這樣的匣子里。莫非咱們祖先曾經(jīng)認(rèn)識,說不定咱們還是親戚呢?”
我心里暗想,五爺攀親戚也不挑人,與方孝孺沾親帶故,早就被滅門了。
但我當(dāng)著方氏族人,卻沒敢說出口,只是說道:“五爺,你祖上追隨建文帝,也是一代忠良,想來與方家曾有過交集?!?br/> 族長聽我說出五爺身世,不免多看了他兩眼。但五爺一身匪氣,難以與忠良之后聯(lián)系到一起,他只得敷衍地笑了笑。
老煙槍將匣子中的人皮拿出來,遞給我說:“你好好看一看,不要遺漏任何信息!”
這是第三份人皮了,我期盼著能從上面得到有用信息,便急急看去,卻忍不住失望起來。
這張人皮與先前那兩張沒有多大分別,也是畫著血太陽和許多線條,左下方的文字卻是“家鄉(xiāng)”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