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可以來上班?”
“隨時?!?br/> 經(jīng)過一上午的交談,兩人都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所以張十三沒有拿回去等通知之類的話抻量蘇明新,蘇明新也沒有自抬身價的故作矜持。
一問一答之間七色陽光便又添一名大將。
趁著還沒下班,張十三把安排蘇明新入職的事情交給了鄧佳怡,讓她馬上安排人力做合同。
年薪十五萬,三個月試用期期間不減薪,業(yè)績分紅根據(jù)分店的業(yè)績計算。
哪怕在北都這個以高工資出名的城市,十五萬加業(yè)績分紅的待遇對于一個部門經(jīng)理而言也絕對算得上是數(shù)得著的高薪。
要知道這時候北都市的平均工資才剛過3300元,以統(tǒng)計局的尿性,3300元里或許都要帶點水分。
年薪十五萬在2007年是什么概念呢?工作兩年可以在五環(huán)外付首付買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足夠一個三口之家生活無憂。
不過相對于蘇明新能給七色陽光創(chuàng)造的價值來講,十五萬又不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而且一個成熟經(jīng)理人的價值也不是通過工資多少來評價的,績效分紅才是收入的大頭。
蘇明新在鉑金的月薪是8000元,換算成年薪的話還不到十萬,但是加上績效之后一年的薪水絕對不會低于二十萬,整整翻了一倍。
所以只要本事夠大能力夠強,年薪百萬張十三也不會不舍得
《天下無賊》里黎叔說過一句:
“21世紀什么最貴?”
”人才!”。
這句普普通通的臺詞能傳播了十多年還長盛不衰不是沒有道理的,有本事的人不愁找不到工作,總抱怨工資低的只能說明你就值這個價。
不信那就換一份工作試試,人力專員就能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按照慣例,跳槽后的工資普遍要比跳槽前上漲20%到30%,只要沒達到這個平均線的就得想想是什么原因了。
可能有人會問了,每招一個人都要漲至少20%的工資,成本這么高,為什么老板仍舊對此趨之若鶩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西瓜種子五分錢一粒,而西瓜1塊錢一斤,假設一個西瓜重十斤,那么買一個瓜至少要10塊錢。
按照投入產(chǎn)出比來計算肯定是買種子自己種最合算,一粒種子只要好好培養(yǎng)有90%的可能長成一個大西瓜。
那么問題來了,一邊是5分錢加三個月的培育時間,一邊是十塊錢馬上就能吃,你會怎么選?
把這個關系帶入到現(xiàn)實情況中的話鉑金酒店就是瓜農(nóng),蘇明新則是西瓜種子,而張十三便是買西瓜的人。
鉑金酒店廢了好大力氣把蘇明新從西瓜種子培養(yǎng)成了大西瓜,恰好這時候張十三渴急眼了,急需要一個西瓜救命。
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肯定不是自己種,而是掏出十塊錢買一個馬上就能吃的西瓜。
因為不買的話張十三很可能會渴死,到時候別說十塊錢,一百塊錢也救不回這條命。
所以張老板寧肯以一個高價招聘有豐富管理經(jīng)驗的蘇明新也不會自己培養(yǎng),對小公司來講,培養(yǎng)人才的成本高到無法想象,把一個新手培育到蘇明新這種水平不但費時費力還要隨時擔心被別的公司給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