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興二年春,驚蟄。
隨著旭日初升,天氣逐漸變暖,太極宮墻的角落里,已有一顆翠綠的新芽頂破了泥土,頑強的生活在那縫隙中,奮力的朝著陽光探出腦袋,貪婪的汲取著溫暖的陽光。
剛出正月并沒有幾天,長安城的活力便又重新顯現出來。前些日子的那些騷亂,經歷過傷痛的家庭雖然銘記于心,可也會被明日的生計而沖淡,人也會被打磨的更加圓滑。
百姓為了討生活爭相奔走,只有天空中偶爾的驚雷,才能暫時打斷他們的腳步,讓他們抬頭望望天,確認只是幾個旱雷后,才又開始忙忙碌碌。
只有那朱雀門前的青石板地面上,一些干涸的暗紅色印記,才能讓他們想起正月廿七人頭齊刷刷落地的場景。
據說當時還有些不開眼的強人打算劫法場,惹得趙楨龍顏大怒,著禁軍將他們盡數處死。
一時間,綠林好漢四個字,便成了可止小兒夜啼的代名詞。
在太極宮的一角,有一個年輕人帶著三個小孩子正沿著長安大街行走。其中一個小孩子穩(wěn)重些,另外兩個則是蹦蹦跳跳的,東也看看西也看看。不多一會兒,額頭已然見汗,顯然是這身未能來得及脫下的冬衣,在這春日里,已經有些厚了。
“這有株小草哎!”話音未落,這說話的男童便將這小草給拽了下來。
那小女孩反應不及,想要阻止時,卻已經晚了。
“它能活在那縫隙里多不容易,你就給他拔了?”
只聽這小女孩一臉不高興的埋怨道。
“這紅色的宮墻多好看,里頭長著一個綠色的小草才不好看嘞。”
這一行人,正是趙微、趙晴、趙海和樊輝。
趙微則是微笑的在后面看著趙晴跟趙海拌嘴,樊輝則是比較警惕的打量著四周,生怕再有些不開眼的盜匪襲擊自家的小主人。
他們三個已經入宮伴讀有好幾日了,趙微也得跟著一起去。
這趙微一點都拒絕不了,因為他想學武,所以下午學武時,他都格外認真,但是上午學文時,他簡直頭皮發(fā)炸。
且不說那些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就是那莊嚴肅穆的崇文殿,被一群連狗都嫌的小孩子們禍禍的已然沒了樣子了。
那些朝中大員怕是永遠也想象不到,在李綱下朝趕到東宮的崇文殿之前,這崇文殿內是一副怎樣的景象。
朝中歲數和齊王殿下相仿的,有十幾個孩童,正是討嫌的年紀,在這崇文殿內的花鳥魚蟲基本是盡數遭殃。
不過幾天時間,也就院中的樹木還算完全,只是斷了幾根枝條,沒被要了性命,而它們之所以還能活著,趙微認為,是因為樹干太粗,他們沒能力弄斷,不是不想弄斷。
一籠金絲雀兒,如今沒了尾羽,光禿禿的屁股裸露在外甚是滑稽。
這是左丞相李綱李紀常家中兒子李新所為。
李綱畢竟是老來得子,平時里不忍心說兒子重話,于是便給慣壞了,平時日最是頑皮,無論什么,總想去摸上一摸。
一個孩子帶頭,其他孩子自然有樣學樣,就連趙晴和趙海,趙微都攔不住了,只能隨他們去。
于是每次上午,等李相下朝來給他們講學的這段無聊時間里,趙微最大的樂趣便是看這群小鬼到底能鬧出多大動靜。
崇文殿位屬東宮。
顧名思義,東宮位處皇城東部,因此時常稱呼為東宮,而東宮通常是太子的寢宮,所以有時也會用東宮二字來稱呼太子。
齊王殿下年歲尚小,所以并沒有離開后宮母妃的寢殿,只是讀書時,便會來這崇文殿。
對小孩子而言,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各類玩耍事物,而是新鮮二字。
這崇文殿位于東宮的西部,在崇文殿南,有一片花園假山,書讀得累時,在這片小小花園里走上兩圈,確實能令人心曠神怡。
而此時,顯然用群魔亂舞來形容更是恰當。
正值春日,園子中不少花都開了。
皇家尤喜牡丹,色澤艷麗,玉笑珠香,富麗堂皇,自帶一股逼人貴氣。
其中有兩株牡丹格外的特殊,竟然是紅紫同株,人稱“雙姝”,乃是罕有的名貴珍品,此時它們則同時出現在十幾個頑童的手上。同時!
每個宮殿都有值守太監(jiān)負責打理,崇文殿自然也有,此時這個太監(jiān)卻是涕淚縱橫,那可是官家最喜歡的兩株牡丹啊!此時就被這群……這群……給拆得碎碎的,稀碎。